中医短文(二十一):热入营血 热邪由气分转入血分,中间要经过一个营分。热在营分,是个起承转移的点,如同长长的行戎行伍,可能头到了血分,尾巴还在气分。自然百度av,身子主要在营分,具有营分的特性,比如发热到了晚上会加重(身热夜甚)、口干不渴,但也可能带有气分、血分的症状,比如口渴(气分)、出血(血分),只不过进度不同,不是营分的典型症状良友。 热在营分 清营汤主之。 东谈主体的第一谈防地是卫气,如同戎行的前方队伍。它的特性是白昼出表,到前方防卫;晚上入里,撤下来休息。是以,到了晚上,东谈主睡觉的时候,体魄是不布防的,外邪可以精真金不怕火入侵。这个时期,务必要作念好必要的准备,珍惜外邪侵袭。比如,晚上睡觉要关好门窗,不是防贼,而是提神虚邪贼风;要盖好被子,珍惜着凉;不要祼睡,要施展寝衣的作用。总计这一切,都是因为卫气撤了、体魄不布防的缘故。 卫气判断白昼、夜晚,与咱们是不一样的圭臬。闭眼睡觉,即使是白昼,卫气也会认为是夜晚,就会撤防,东谈主很容易中招。在户外晒太阳的老东谈主,一朝打盹,很容易着凉,就是因为卫气们都休息去了,外邪攻其无备。 卫气入里,本是撤下来休息,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好好休息。孰料,体内有敌(热已入营)。卫气本是野战军,在外与敌拚杀是它的分内;家里有贼,应是武警等内卫队伍的事。现在武警应付不了,撤下来的野战军只好应战,攘外必先安内,于是在体内拼杀起来。卫气属阳,热为阳邪,两阳相争,发热的进度自然犀利起来。此即所谓身热夜甚,是热在营分的典型症状。到了白昼,卫气又要向前方,营分之热没东谈操纵了,这在军事上叫Disengage(脱离交战),体魄的热度反而会降下来。 营分是血的浅层,有的是血。血为阴物,被热邪薰蒸上潮,就好象锅里有水、锅下烧火,水气蒸腾,东谈主是不会有口渴嗅觉的。不渴,是“热在营分”有别于“热在气分”的一个特性。 既为血之浅层,热在血分的特性,热在营分都有,只不过进度略浅。心主血,血分是心的领地。血分有热,热扰心神,会出现心烦、睡不结实(少寐)、多梦等症状。再严重一丝,有时候会说胡话(时有谵语),只不过不象热入血分那般严重(神昏谵语),神志尚清醒。 热邪的性子,一是迫津外泄,二是迫血妄行。热在卫分、气分,则迫津外泄而汗出;在营分、血分,则是迫血妄行而出血,但不犀利,有斑有疹,但只隐现良友。 治热仍是第一要务。清热为主,但热在营分,属血之浅层,犹有透出去的可能,透邪外达,转到气分。记取,病势的标的是由表入里,透邪的标的是由里出表。不详反标的送邪出去,是最佳的遴荐。 热在营血,依然突出入里了,是以要用清热之猛药。再猛不过犀角,一丝点就可以收退热镇惊安神之效。犀角现在不易得,一般都以水牛角拼凑,但量要大。 热邪耗阴伤津,养阴生津是必须的了。热在气分,治法细致清热生津。现在到了营分,则细致清热养阴。不详清热养阴的药,常见的搭配是生地、玄参、麦冬,但侧要点不同。玄参清热为主、滋阴为辅;生地、麦冬则以养阴为主、清热为辅。三者并用,这个搭配是养阴为主、清热为辅,故曰养阴清热。 清热、透热,为治热二法,这里都可以用。银花、连翘、竹叶、黄连。黄连清热;银花、连翘清热兼透热;竹叶透热兼清心。全球侧要点不同,四药并用,清透兼顾。最主要的,这四味药,主战场都在气分。透邪外达、转至气分之后,它们正可以大展本事。 问题来了。在营血的土地,用了一片寒凉之药。寒性收引凝滞,作用到营分、血分,不怕血凉而淤吗? 怕。是以用丹参。丹参养血,所谓“一味丹参功同四物”,与玄参、麦冬、生地组成的增液汤共奏滋阴养血之效。它的另一作用,则是活血。不是怕血凉而淤吗?用丹参搅活搅活,血液劝诱,凉而不淤,是东谈主体正常的现象。尤其探究到血热妄行,会有出血的初期症状,所谓斑疹隐约。出血必有瘀,丹参的散瘀作用就愈加凸起了。 热在血分 热入营分,如果不成停步,投入血分,问题就严重了。营分诸般症状,都会加重。比如热扰心神,由“时有谵语”转为“神昏谵语”;血热妄行而吐血、䶊血、便血、尿血,由“斑疹隐约”而“发斑发疹、斑色紫黑”。只不过,此时的出血,仍在上部、外部,故以吐血、䶊血为主,斑疹也在上部、外部、肌肤。此外,血热互结、血行不畅,此谓蓄血。蓄血非瘀血,血行欠亨,才是瘀血。 这里彻底都是血的事了,与气分再无联系。仍以水牛角为君,以生地为臣,丹皮、赤芍为佐。四味药,均能清热凉血。上头提到,凉血之药必佐制以活血之药,所谓凉而不瘀,最佳是凉血之药兼能活血。水牛角就是这样的两全之药,故为君。赤芍活血为主,亦可凉血。丹皮凉血,亦可散瘀。生地虽不成活血,但可养阴。是以,总体上,清热凉血、活血散瘀。 中医短文(七):外寒里热 风寒感冒、风热感冒,在临床上并莫得稀奇大的真谛。病东谈主找医师看病的时候,往往已不是感冒初期,而是延宕时日、终于扛不曩昔了才来,呈寒热浩大之证,不像教科书写的那样瓦解。尤其是存在寒邪入里化热的情况,一片热象,一丝也看不到当初外感风寒的影子。 寒包火 “寒包火”,就是这样一种寒热浩大的证状。其本色是外寒里热。这里热,既可能是体素郁热、外感风寒,又可能是寒邪入里化热。风寒感冒的东谈主,往往几天事后,鼻涕就会由清转黄,呈里热之证,即属后者。“寒包火”,外寒里热,或寒至“寒颤”,或热到“高烧”,表里两重天,是急重之症,当用猛药。 麻黄散表寒,石膏清里热,是“寒包火”的一双主药。如证偏于表实,外寒甚,则麻黄用量倍于石膏,以发汗解表为主,此大青龙汤也。如证偏于里热,发热甚,邪热壅肺,则石膏用量倍于麻黄,以清热为主,此麻杏甘石汤也。 自然,如果病东谈主出现“轻薄”的情况,则应以大青龙汤主之。 表里同热 麻杏石甘汤与大青龙汤的区别不仅于此。大青龙汤是外寒里热。麻杏石甘汤以邪热壅肺为主证,重在清热,对于表证莫得什么要求,可以是外感风寒、内有郁热的外寒里热,也可以是外感风寒、寒邪入里化热。还有一种情况,是风热入里,表里同热。 在表里同热的情况下,病东谈主一片热象。汗出、口渴、苔黄、脉数,最严重的情况下,病东谈主会出现鼻翼匆匆挑动(鼻煽)的情况,诠释邪热壅肺急重。此时,麻黄、石膏并用,麻黄宣肺,石膏清热。麻黄、杏仁并用,麻黄宣肺、杏仁肃肺,一宣一降,复原肺中气机正常运行。 三阳合病 外感风寒,先犯太阳;入里化热,再犯阳明。如果表寒已解,仅阳明燥热,这是典型的阳明病,白虎汤主之。而如果太阳表寒未解,寒邪入里化热,又犯阳明、少阳,则三阳都病。从症状上,既有恶寒、头痛、无汗之表寒诸症,又有目疼、眼眶痛、鼻干、咽干、耳聋、心烦等里热诸症。从趋势上看,是恶寒渐轻、身热增盛。从脉象上看,脉浮微洪。浮,诠释表证未解;微洪,诠释内有里热。 三阳合病,柴葛解肌汤主之。太阳表寒,以羌活发散。阳明热邪,以葛根、白芷、石膏清透。少阳热邪,以柴胡、黄芩透解。三阳并治,而以阳明为主,则表寒诸证、里热诸证自解。 几味佐药。生姜佐羌活散表;桔梗利咽;白芍、大枣敛阴养血,以防辛散疏透太过。 中医短文(十七):心下痞心下,胃也。痞者,满而不痛。张仲景的原话,心下痞,按之濡。真谛是说,嗅觉心下堵得慌,像是有什么东西;真摸上去,又没什么东西。不是实证,是一种“错觉”。 这种错觉,常常误导医者。少阳病,胸胁苦满。医者误以为实证,实证当下,故下之,此为误下。误下的后果,一是外邪入里化热,故胃热;二是伤中生寒,故肠寒。上热下寒,胃热肠寒,肠胃不和,寒热互结。 第一症状即心下痞。寒热互结,如同热实互结、水热互结,都会封闭气机。气机不畅,就是“痞”的嗅觉。 气机不畅,则性情当升不升,清阳不升故泄泻下利;胃气不降,浊阴不降故呕逆。 故此证,一是心口堵得慌。二是下利。三是吐逆。 半夏泻心汤主之 中焦有难,必因湿阻。脾胃干冷,是主证。黄芩、黄连苦寒,既清热,又燥湿,对质干冷。这比较好清醒。但是,半夏辛温、干姜辛热,用于干冷之证,是何真谛真谛? 原来,中医有去性取用之说。成例的作念法,是寒者用热药,热者用寒药,药性与病性相反,才是对质。但有的时候,为了药的“用”,就顾不上那么多了,是以出现“寒者寒之、热者热之”的情况。比如寒痢,寒积为实,大黄附子汤主之。既然寒积,大黄又是大寒,怎可“寒者寒之”?原来,这里用大黄,不是因其性(寒),而是取其用(攻下),此谓去性取用。 本方使用半夏、干姜,即是舍其性(温、热),取其用(辛开)。以半夏干姜之辛开、黄芩黄连之苦降,一开一降,解气机之封闭。气郁解,则心下痞消。本方之妙要,正在于这去性取用之辛开苦降。 从病因看,皆由于医者将“心下痞”误当实证而下之。误下,故外邪入里化热在胃,伤中生寒在肠。中焦误伤而虚,故需以东谈主参、大枣、甘草补益。 水热互结痞证 生姜泻心汤主之。 其最凸起证状,除痞外,腹中雷鸣下利,一片水声水象。缘于外邪内堕入里化热,与体内水饮搏结,颇似大结胸证。区别在于,此为心下痞,彼为心下痛。痞者不痛,按之濡;痛者拒按,手不可近。 水湿既盛,酌减干姜,加入生姜。生者行速,化饮之力大于干姜。 胃气陈腐痞证 甘草泻心汤主之。 此证除心下痞外,病程日久致虚,腹中雷鸣,下利清谷,一片虚象。加重炙甘草,补益脾胃。 小结一下,心口闷,是常见症状,原因多多。热实互结、水热互结、邪居少阳,都可能被医者视为痞证,故易误治。误下之患,外邪内堕入里,化热在胃;伤中生寒在肠,胃热肠寒,寒热互结,封闭气机。结者当解,气郁当开,辛开苦降,使清阳升、浊阴降,则痞消、泻止、呕停。药到,病除。 中医短文(五十二):寒湿中阳不足 中阳不足,脾不运湿,饮停中焦,封闭气机而气机上逆。饮邪随气上逆,犯肺则短气而咳、胸胁支满;凌心则心悸;上干清阳则头昏脑闷。苓桂术甘汤主之。 中阳不足为本,桂枝温阳化气。脾不运湿,故茯苓、白术健脾。桂枝、茯苓平冲降逆,桂枝治凉气上逆;茯苓治水气上逆。 脾阳虚 脾肾阳虚,偏重于脾,水湿内停、泛溢体表水肿。阳虚水肿,为阴水。阳水在上(上半身)、阴水鄙人(下半身),实脾散主之。 脾阳不足,则昆季不温、清冷;湿阻中焦气机,则胸腹胀满。真武汤的基础底细,是以附子、干姜、茯苓、白术,治脾肾阳虚之本。附子无姜不热。木瓜利湿、厚朴苦燥芳化、木香芳化、大腹皮利水,治标。木香行气,厚朴降气,大腹皮降气除满,治湿阻中焦气机。生姜、大枣、甘草统一脾胃。 下焦虚寒 肾与膀胱阳气不足,下焦虚寒,气化乏力,清浊不分、杂合而下,白如水泔、凝如膏糊。膏淋、白浊,萆薢分清饮主之。 萆薢分清化浊为君、治标。益智仁温肾阳、缩泉;乌药暖和下元;菖蒲芳化、开窍,作用于心、小肠,治本。此方治虚寒膏淋。如去益智仁、乌药,改用茯苓白术健脾,黄柏、车前子清热燥湿利水、莲心清心,则治干冷膏淋、白浊。 肾阳虚 脾肾阳虚,以肾为主,畏寒肢厥。膀胱气化乏力,小便不利,水湿泛滥。既可上干清阳、凌心迫肺犯胃,又可下走肠间;泛溢肌肤,水肿;饮渍肌肉,肌肉瞤动;饮渍骨节、经络,身重难堪;舌淡肥嫩。真武汤主之。 肾阳虚为本,附子;脾不运湿为因,茯苓、白术;白芍破阴结、除血痹、利小便;生姜散上焦之水。 如寒湿痹证、骨节难堪彰着,附子汤主之,换下生姜,换上东谈主参。 中医短文(十六):肝脾不和一个单元里,总会有一种东谈主,自身的事当个事,别东谈主的事也要管;自身闲不住,手还伸得很长,整天得得得没完。在五脏里,有这种性情的东谈主,是肝。肝为刚脏,将军之官。咄咄逼东谈主,是它的性格。作这种东谈主的邻居、共事,想图个颓废,是莫得但愿了。在五脏里,肝的邻居是脾。总体上,肝主动,是加害者;脾被迫,是受害者。肝木横逆克脾土。木者树木,天性就是要破土而出,是土的天敌,欺凌惯了的。 正常的情况下,肝脾是和的。肝主疏泄,喜条达,但有个度。肝旺为过,肝郁为不足。过或不足,都会殃及“池鱼”之脾。脾之于肝,毫无还手之力。肝郁也好,肝旺也罢,脾都会虚;虚而不成生化气血,气不足,肝气更郁;肝血不足,阴不敛阳,怒气更旺,对脾的欺凌更甚(肝乘脾)。此恶性轮回,如无外力,不可自解。肝之愈郁、愈旺,脾之愈虚;脾之愈虚,肝之愈郁、愈旺。如斯往复,生生世世,无尽尽也。 突破此恶性轮回之外力,四逆散、柴胡疏肝、消遥散、痛泻要药也。 肝性情郁 四逆散主之。 四逆散者,本治四逆。四逆者,因外邪循经入里,结巴阳气;阳郁不达四末,故昆季逆冷,此为四逆。既然根在外邪,邪已入里,当以柴胡透邪外达,礼送出境,则阳气畅旺,四末得温。 拓而展之,相通因外邪入里,气机不畅,五脏都可能出现病变。在肺,为咳逆;在心,为心悸;在肝,为腹痛;在脾,为泄泻;在肾,为小便不利。 具体到肝脾,为肝性情郁。肝之气郁,则肋胁胀痛;脾之气郁,则脘腹胀痛。治法,当调肝、调脾。肝者,体阴用阳。何谓体阴?肝藏血也。何谓用阳?肝性疏泄,喜条达也。阴阳均衡,是肝之功能正常施展的前提。肝血不足,肝之疏泄也无力,故郁。 是以,肝郁有两个原因。一则外邪遏阳,疏泄不畅,以柴胡疏肝解郁,助肝“用阳”。二则肝血不足,疏泄无力,以白芍益阴养血“柔肝”,助肝“体阴”。柴胡、白芍并用,以阴阳各自不同方式,共奏疏肝解郁之功,是调肝的阴阳大法。 气郁,气机不畅,当调气。柴胡、枳实并用。柴胡作用于肝,主升;枳实作用于脾,主降。一升一降,肝性情机调畅。 气滞,则血瘀。枳实入气分,调畅气机;白芍入血分,活血化瘀。枳实、白芍并用,气血兼顾。 柴胡-白芍-枳实,三味药,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。每边皆有功用,一疏肝解郁;二升降气机;三气血兼顾,肝性情郁得解。 胁肋脘腹诸痛,痛者,或因气滞,或因血瘀,总之欠亨则痛。枳膨胀气,白芍活血,皆可止痛。 四逆散,四味药,终末一味甘草。 肝气郁滞 柴胡疏肝散主之。 肝性情郁,除胁肋、脘腹诸痛外,如果胸闷、善叹息、抑郁易怒,是证偏于肝气郁滞。因此,在四逆散肝脾共治的基础上,要加大调肝的力度。肝者,体阴用阳。用阳在气,体阴在血。调肝,即调气血。本证要加大调畅气血的力度,使用香附、川芎入血分活血(已有白芍);使用陈皮入气分理气(已有枳壳)。气血调畅,肝郁可解。 气郁多湿滞。是以,陈皮的燥湿功能也可派上用场。 肝郁血虚脾弱 纵脱散主之。 肝郁,则胁痛;脾弱,则神疲食少;血虚,则月事不调。 肝郁,则柴胡疏肝,白芍益阴养血,当归养血活血,从气、血、阴、阳角度通调。血虚,白芍、当归养血。 脾弱,须健脾。脾恶湿,故首当除湿。生姜温中化饮,作用于上;白术燥湿,作用于中;茯苓渗湿,从小便排出,作用于下。生姜、白术、茯苓并用,上中下通治。脾健,则生化气血如常,而补血虚。 薄荷风药。风木一家,风药入肝,助肝疏泄,以防肝郁化火。风性燥湿,又要健脾。从这个真谛上,薄荷疏肝健脾,肝脾同治。 月事不调,事关肝肾。肝主疏泄,肾主闭藏。正常情况下,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是一种脆弱均衡。如果疏泄胜闭藏,则月事提前或量多;闭藏胜疏泄,则月事推后或量少,甚或闭经、痛经。失衡之故也。 这种失衡,要从肾和肝两个方面找原因。疏泄胜闭藏,可能是因为肾虚,不成闭藏,也可能是因为肝旺,疏泄太过。反之亦然。如果受寒,寒性收引凝滞,闭藏胜疏泄,则量少、痛经甚至闭经。 肝旺,疏泄太过,以纵脱散加丹皮、栀子,为丹栀纵脱散。丹、栀凉血,以制肝旺引起的血热妄行,可治月事提前、量多、流产等。 血虚之症凸起,可加地黄,为黑纵脱散。 肝旺脾虚 痛泻要药主之。 肝旺则脾虚,此证两症非比肩,乃因果。肝旺,则腹痛;脾虚,则泄泻。泻必腹痛,泻后痛减。痛、泻,是本证两简易点。故药亦以“痛泻”名之。 肝旺,必因肝血不足,肝阴无以敛阳。故需益阴养血,白芍也。脾虚,必因湿阻,白术、陈皮燥湿。白芍入血分,柔肝止痛;陈皮入气分,行气止痛。 防风风药。与纵脱散之薄荷相通,可疏肝健脾。 脾虚泄泻,除湿之外,还可以升麻以升清阳,助性情升,增强止泻之力。 小结一下。肝脾不和,主要遭殃在肝。肝性情郁,四逆散主之,柴胡、白芍、枳实、甘草,透邪外达、疏肝解郁、养血活血、行气止痛,肝脾、阴阳、气血兼顾;肝气郁滞,柴胡疏肝散主之,四逆散之外,以香附、川芎加强活血之力,以陈皮加强行气之力,气血兼顾,加强止痛之力;肝郁血虚脾弱,纵脱散主之,柴胡疏肝解郁,当归、白芍补血,生姜、白术、茯苓燥湿以健脾、以生血,薄荷疏肝健脾;肝旺脾虚,痛泻要药主之,白芍、陈皮,养血柔肝、行气止痛;白术、陈皮燥湿健脾止泻,防风疏肝健脾。 中医短文(三十):回阳救逆寒从中生,中焦虚寒是一个头绪,较浅;如果到了心肾阳虚的头绪,就严重了,需要猛力之药,以回阳、以救逆,单听这回阳救逆,就知谈病势怎么危境。日常生活中亦然,一个东谈主如果连心都凉了,可见心思凄婉、颓落之至。 心肾阳虚 心肾阳虚,为少阴之病。阳气精则养神,柔则养筋。心阳不足,神失所养,则神衰欲寐,“但欲寐”。东谈主莫得精神,总想睡觉,懒懒的、笨笨的,反应慢。别东谈主看他,似睡非睡、似醒非醒、表情生分、呼之能应,有点老年拘束的前兆。这都是心阳不足的发扬,心阳虚。 另一个发扬,脉轻微。阳虚则脉微。之是以细,心主血脉。心阳不足,则血不充盈,故脉细。 肾为全身热力之根柢,肾阳虚,不成温煦,则作为厥逆,昆季冷且手冷过肘、足冷过膝。这种冷,与中焦虚寒之不温、清冷,显著不是一个量级。 自然病程,一般是先中焦虚寒,再心肾阳虚。自然,也有一步到位。一般的情况,心肾阳虚是中焦虚寒的加强版。是以,中焦虚寒的症状都有,只不过变本加厉,由脾阳虚而肾阳虚。寒凝气滞,致使脾胃升降失常之症状,吐逆、泄泻、腹痛,有;但升级为下利清谷、腹中冷痛。 犀利到了心肾的阳虚,一般的温阳药是不够的,必须祭出附子,且必须是生附子,回阳之效如斩关夺寨。附子走而不守,走十二经;干姜守而不走。附子干姜,组成四逆汤的骨干,回阳救逆的常用搭配,回阳救逆之力甚强。 阴盛格阳 阴阳,对立统一,两者是一种阴私、动态的均衡,关系很容易龙套。如合并个家庭,细君俩平时斗斗嘴,无伤大碍,但如果一方过于强势,则均衡突破;强势到极端,或男方家暴,或女方妻管过严,婚配危机。 东谈主体亦然。庸俗或阴胜阳、或阳胜阳,生个微恙,无伤大碍。但如果阴太盛,到了阳无处容身的地步,阳只能出走。所谓阴盛格阳,就是这样一种情况。体内阴寒太盛,阳无栖身之所、一隅之地,只能出走,把家让给阴去折腾。这个时候的体魄,是内寒外热、真寒假热。你看他,酡颜扑扑的(面色赤),看起来气色可以;问他冷不冷,也说不冷(身反不恶寒);甚至穿不住一稔、盖不住被子(掀衣被)。关联词手脚都是冰凉的(厥逆),吃啥拉啥(下利清谷),脉微欲绝,一片心阳衰之象。你就知谈,这东谈主其实已是危症,况且是虚寒极端。心肾阳虚、阴盛格阳、真寒假热,不得不施以回阳救逆之术。既然体内已是阴寒的六合,不得不加大附子、干姜用量,才能在血流漂杵中打出一片阳气的天地,而干姜之增量又过于附子,以干姜守而不走,不详固守附子打下的凭证地,谨言慎行、二满三平,直到形成阴阳各安其位、共存共荣的新均衡。 该不该有东谈主参? 四逆汤里该不该有东谈主参,是个问题。阳气阳气,有阳有气。阳气虚,则温阳益气都应该有。中焦虚寒的方子,既有干姜温中阳,又有东谈主参益气,是正宗的治法。四逆汤是中焦虚寒的加强版,只温阳不益气,不对原理。是以,多有医家认为,四逆汤应该是附子、干姜、东谈主参、甘草。甘草虽亦有益气之效,但比起东谈主参,差得远了。 持不同看法者亦有。心肾阳虚的一个症状是下利清谷。蓦地有一天,利止,不拉了。是不是可以额首称庆呢?无意。如果这个病东谈主其他症状仍在,如作为厥逆、恶寒蜷卧,盖了厚被子睡过整夜,依然手脚冰凉、暖不过来,这个时候不拉清谷,不但不是好转的迹象,反而诠释阴液已亏到没啥可拉的地步。这个时候,用上东谈主参,一则益气,二则养阴,适其时也。 阴盛戴阳 格阳,是阴把阳从内排挤外;戴阳,是阴把阳从下排挤到上,上热下寒。底下是阴寒的六合,阳气只能跑到上头躲着。格阳,是表里欠亨;戴阳,是高下欠亨,阴阳分治。上热,心烦、面赤,寒热两重天。 可以冲通高下者,有荠末,可直冲斗牛,达于鼻腔、巅顶;亦有葱白。以葱白认识高下,故曰白通汤。 葱白、干姜、附子而不消甘草,以甘草缓、滞,影响葱白认识之力,死去之。 不论格阳、戴阳,都是阴寒太盛,阴色恐怖,不论通脉、照旧白通,要想认识表里、高下,都必须突破这“阴色恐怖”,为阳挽讨教有的天地。破阴回阳,言此也。 阳气暴脱 这次新冠肺炎,危重阶段,用了黑顺片、东谈主参。黑顺片,附子也。用上了大剂量的东谈主参、附子,在西医那里,相称于送进ICU,诠释已死活存一火,非回阳救逆不成挽人命于垂死。 有独参汤,有参附汤。大出血的患者,气随血脱,独参汤主之,仅一味东谈主参,起死复活。大吐、大汗、大下以致阴液消费、阳无所附而随阴脱,此“阳随阴脱”,参附汤主之。 独参汤是什么症状呢?气随血脱,为气脱证。气脱为证,一是肺功能衰退,肺司呼吸,故呼吸轻微。肺功能衰退,下一步就是心功能衰退。肺之功能,一则宣发水谷精微,二则摄入天阳之气,二气合一而为中气,中气灌注血脉以行气血。肺功能衰退,无中气灌注血脉,自然脉微欲绝;心失所养,功能衰退。新冠肺炎到了终末,都是心肺功能双双衰退。 气脱之外,加上阳脱,就是阳气暴脱,参附汤主之。气脱则呼吸轻微、脉微欲绝,用东谈主参益气救脱;阳脱则寒,作为厥逆、盗汗淋漓,用附子回阳救逆。参附汤,益气回阳救脱,救的是阳气暴脱、救的是气阳双脱。 中医短文(四十二):气滞气的问题,分虚实两类。虚证,又分三种。一是气虚,四正人汤补气。二是气脱,独参汤、参附汤固脱。三是气陷,补中益气汤升举。实证,分为两种。一是气逆,在肺胃,则降逆;二是气滞,在肝脾,则行气。 虚证,是气不足,故为虚证。实证,不是气不足,而是气机运行失调,或运行失速、变慢,或逆向而行,当升不升,当降不降。 东谈主体之五腑六腑,气机运行有一定标的。这个标的是圆的。肾为肇始,寓水火于其中。肾火进取,此为一;火生脾土,性情升,升精微于肺,此为二;肾水涵肝木,肝气升发诚心,此为三。肾火、性情、肝气皆循左进取,所谓“左升”,这是圆的一侧。 心火本该进取,但肺为华盖在上,肺金主降。是以,从肺开动,诸气掉头向下,包括肺气、心火、胃气,循右向下,追念于肾,所谓“右降”。左升右降,一个好意思满的气机轮回。 这个轮回不可突破。任何一个门径出了问题,都会导致气机运行失调,气逆气滞,如同全球化的供应链,哪个门径出问题,经济和坐褥就会停摆。但就困难性而言,各门径亦有轻有重。左升的症结是脾,右降的症结是胃。脾胃的作用,如同马车的两个轮子,失去润滑,运转不灵,则轮回不畅。 另一双症结是心火与肾水。肾水左升诚心,中庸心火,使火不至太旺;心火右降至肾,使水不至太寒。此谓水火既济,心肾相都。 设若心肾不交,则心火愈烧愈旺、肾水愈来愈寒,呈“冰水两重天”、上热下寒之状,体魄就会出大问题。上头烧得心烦神昏谵语、头痛目赤喘急咯血;底下却肢冷腹痛遗精。管制之谈,就是要买通东谈主体气机轮回的这个圆圈。 五药六郁 气、血、痰、湿、火、食,皆可郁滞,所谓六郁,而气郁最先。气郁,或肝气郁滞,或性情郁滞,则胸膈痞闷,治以香附,故曰“气病之总司”。气为血之帅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,则刺痛,治以川芎。气滞则运化失常而生湿,湿聚成痰,痰湿之郁,治以苍术。气郁化火,则口苦吞酸,治以栀子,清热泻火。食滞,化之以神曲。 此即越鞠丸。越者发越,鞠者不畅欠亨。越鞠者,“欠亨则通之”之意。又,栀子别称越桃、川芎别称鞠芎,故名此方“越鞠丸”。五药治六郁,基础之方也。 痰气互结于胸 胸阳颓落,不成温化津液,津液凝华为湿为痰。痰浊中阻,封闭气机,进而痰气互结于胸,致胸痛彻背,此为胸痹,枳实薤白汤主之。 痰气互结于胸,好比堵车。一个主义是宽胸,把谈路拓宽了,另一个主义是行气,气滞是生痰之源,气行则痰消。宽中理气祛痰,瓜篓。行气枳实、厚朴。厚朴、薤白宽中。 此为治标。治病务求于本。本者胸阳颓落,故温阳以薤白(胃阳)、桂枝(心阳)。 痰气互结于咽 如情志不舒,肝气郁结,则疏泄失常。肝主伶仃疏泄,气血津精神之正常运行,无不仰赖于肝。肝郁则津液凝华不布,为湿为痰。气滞而痰气互结。 肝郁而肺胃宣降、和降失常,肺胃之气上逆,互结之痰气随之上逆,至咽喉枢纽,因其狭窄易堵而成梅核气,半夏厚朴汤主之。 肺胃之气上逆,以半夏降逆止呕;生半夏有毒,生姜制约其毒性。痰气互结,以厚朴、苏叶宽中下气。茯苓化湿健脾,以去痰源。 寒疝 肝经循少腹、络阴器。如肝领受寒,寒凝气滞则少腹难堪、牵动下阴或有坠胀之感,此为寒疝。 寒从何来?一为外寒直中,二为寒从中来,阴寒内盛、招致外寒。前者,天台乌药散主之。后者,暖肝煎主之。 外寒直中,乌药、小茴香、良姜。温散。气滞,当行气。行肝气以青皮、行性情以木香。更有川楝子、槟榔(破气)行气,但性苦燥,故以巴豆大辛大热佐制。 肝肾不足,则阴寒内盛,招致外寒,寒客肝脉为病。肉桂温补肾阳;小茴香、乌药温散。当归入肝,养血活血;枸杞补肾阴肝血。沉香行气止痛(此方行气之力弱)。茯苓渗湿、生姜暖胃,皆以舒展津液。 中医短文(四):外寒内饮此证在外感风寒之外,多了一个“内饮”,即水饮内停。因而,在外感风寒引起的恶寒发热、头痛无汗之外,多了一系列“内饮”的症状。 其一就是痰多、清稀。如果边上放个杯子,痰吐进去,会起泡沫,但移时即解。就好象正常的东谈主站着小便,池中泛起泡沫,但迅即湮灭;如果泡沫永远不散,就要留意,一般是卵白尿,肾脏病变的发扬。清稀,相较于热痰之黄稠,是寒痰的体现。 其二是“不得卧”。体内有水饮,立正或坐姿,在重力的作用下,对肺的影响没那么大。如果躺下,则寒水射肺,咳嗽加重。“夜咳肺间寒”,一般是肺寒咳嗽;“日咳三焦火”,多为肺热咳嗽。 其三,水肿。依然是水饮惹的祸。水饮泛滥肌肤,头面作为可能浮肿。 其四,有诸内,必形诸外。内停水饮,体现在面色上,暗中(水色);体现在眼眶,黑眼圈(水环);体现在面部,黑斑(水斑)。 小青龙汤主之 外感风寒部分,以麻黄、桂枝发散表寒,以干姜暖肺,管制“表寒”、“肺寒”的问题。三味药治寒。 至于“饮”,桂枝兼有化饮的作用。桂枝助阳,化气行水,对寒饮的作用,有点太阳出来、把大地“晒干“的真谛。干姜暖肺,作用类似于暖风机,有把寒饮“烤干“的真谛。细辛则是专科化饮;半夏专科化痰。此四味,桂枝、干姜化饮的作用是指导着的;细辛、半夏化饮祛痰,则是分内。 但是,此皆辛散温燥之药,一片阳性,虽有甘草缓之,但峻猛坚忍,不成不以阴药对冲一下。这对冲的两味药,一是芍药,可敛阴养血,对冲麻黄、桂枝;与桂枝搭配,又是经典的统一营卫。二是五味子,敛肺止咳,对冲暖肺的干姜、化饮的细辛。 如斯,方子的结构真切。麻黄、桂枝与芍药是一双(麻桂芍),干姜、细辛、五味子是一双(姜辛味,寒饮要药),对冲的扫尾,散不伤正、敛不留邪,中庸之谈。 虎狼之药 小青龙汤、大青龙汤都属于麻黄汤系列,所谓虎狼之药,乃辛烈走窜之峻剂,有伐阴动阳之弊。刘渡舟老先生的阅历,只能用于兵马倥偬,药中即止,以苓桂术甘汤续之。小青龙汤以麻黄、桂枝、干姜去“大寒”,苓桂术甘汤续以桂枝去“余寒”、“小寒”;小青龙汤以细辛、半夏化痰饮,苓桂术甘汤续以茯苓、白术除水湿。病势由重渐轻,用药则由刚渐柔,随证变化,刚柔接踵。 外寒内饮,还有个华盖散的方子。临床实践,可探究以小青龙汤打头阵,而以华盖散续之。华盖闲隙散之力,唯有麻黄,去了桂枝;偏重肺证,以杏仁、苏子、陈皮下气理气,桑白皮、茯苓除湿“治水”。 小青龙、苓桂剂、华盖散,刚柔不一、用药互异,但都是针对外寒内饮之证,既要治“寒”,又要治“饮”。治寒不过麻、桂、姜。治饮不过姜辛味、苓术、二陈。此皆基础之方,明其理义,随证加减,妙用无尽。 中医短文(九):阳虚 外感风寒阳虚之于气虚,最彰着的区别是怕冷。如果是脾阳虚,则不温清冷;而如果是肾阳虚,冷上一层楼,是作为逆冷,手冷过肘,足冷过膝。这种内寒,虽厚衣重被,寒不得解。 是以,如果素体阳虚,又外感风寒,里寒复感外寒,表里俱寒,冷的进度不问可知。大凡表证,都有恶寒,但进度不一。这种因阳虚复感风寒的表里俱寒,恶寒之重,应是到了极端了。 从脉象上看,既伤表寒,系表证,脉当浮。但施行把脉时,却发现脉沉微,这显著是内虚的脉象。阳虚,无力饱读励血脉,故沉。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表寒,可用麻黄,发汗解表。里寒,既是肾阳虚,当用附子,温肾助阳之力甚壮,可迅速缓解昆季逆冷的恶寒重证。此两者为君。尚须一臣,既可助麻黄发散,又可协附子温里,家里家外都是把好手,细辛是也。细辛性善走窜,通彻表里,一仆二主,舍尔其谁? 它不仅温里,还可以饱读舞真阳之气上达,以祛外邪,既可由里及表,表里通治;也可由下而上,高下通治,文武兼备,药才难得。 此方,颇具经方的仪态,言近旨远,不啰嗦。经方的简明,源于辩证准确,对药性把捏彻底,一药一症,故能一剂止,二剂愈。不象后世的方子,每剂十数味、数十味药,总能蒙对一症而起效,其实暴露了辩证才略的不足和对药性运用的把捏有限。 此方与四逆汤,同用附子,同为肾阳虚。 除重度怕冷外,肾阳虚的另一特性,是神疲欲寐。不过,此方阳虚的进度不如四逆汤。四逆汤同为“神疲欲寐”,但“但欲寐”,只想睡觉,根柢干不了别的,这依然是阳虚欲脱、要死的状貌了,气若游丝之时,万万不可再以麻黄发汗,致一火阳危候。只能“先里后表”,以附子、干姜等回阳救逆。 暴哑、暴盲 感冒不是小事,是对虚东谈主而言。虚东谈主本自虚,再遇风寒,触发旧疾、引动新疾,即所谓并发症,后果往往比较严重。我稀奇贵重的一位酬酢家,一次赴好意思讲学,蓦地失声,仍相持以清秀的英文演讲到底,尽管声息低微几至不可闻,其精神感入耳众。这个原因,我那时不睬解,现在想来,应是路径勤恳,体虚,偶感风寒,风寒犯肺。庸俗的时候,不过肺气不宣,咳嗽几声而己。但现在里虚,邪气凌弱,症状加重;寒性收引凝滞,闭阻肺窍,嗓子失声,即中医所谓暴哑。如果那时懂这个真谛真谛,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,应该是灵验的。 虚东谈主畏寒,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。如果强要逞能,大寒天专爱冷水浴,寒自眼下起,直冲肾脏,此所谓“大寒犯肾”。其扫尾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;肾精不成上注于目,肾浊反而上泛,观点就会出现问题。决定观点的是咱们眼睛里玄色的瞳仁,瞳仁玄色,对应的是肾(肾主玄色)。瞳仁得肾精而有神,咱们才可以观点炯炯;肾精不成灌注于瞳仁,肾浊越位上泛,视野就会蓦地隐约不清,此谓青盲。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,再以泽泻泻肾浊、车前子明目,补(肾精)泻(肾浊)兼顾。 水肿 水肿之为病,有两种情况。一是风寒犯肺。肺为水之上源,通调水谈。肺失宣降,则水谈欠亨,故水肿。前边先容麻黄汤时曾提到,麻黄消水肿,以其有宣肺之功。肺气得宣,如提壶揭盖,水自卑鄙。 另一种情况是肾阳不足(阳虚),气化失司, 水湿潴留。以附子温肾助阳,补足肾阳,复原气化功能,水湿得解,水肿得消。 麻黄、附子加起来,就是麻黄桂子甘草汤。如果再加入“药才难得”、表里高下通治、既助麻黄祛表寒又助附子祛里寒的细辛,消水肿之力得增。此方,不正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吗? 阳虚气虚 外感风寒 阳虚之外,如果又有气虚的症状,如面色惨白、语声低微,可以加入东谈主参、黄芪;如觉麻黄之力太过,想换成桂枝,又牵记桂枝发汗之力轻微,取其中,以桂枝加羌活、防风的解表组合,这就成了“再造散”,对质“阳虚气虚 外感风寒”。 再造散,依然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基础底细。只不过将麻黄换成了桂枝、羌活、防风;加了益气的东谈主参、黄芪;仍以附子、细辛温肾助阳。 阴虚 外感风热 阴虚,又外感风热,典型的表热里热,一片热象。风热之证,不过乎微恶风寒、头痛发热、无汗或汗出不畅,兼有咳嗽、口渴。阴虚火旺之证,则是心烦、舌红、咽干、脉数。 里热,当以清热药主之,葳蕤(玉竹)也,辅之以白薇;因系阴虚之火旺,清热之时力避伤阴,葳蕤生津、白薇不伤阴,适其药也。表热,当以疏热药主之,薄荷也,性辛凉,发散之力不足,故又辅以葱白、淡豆辛而微温之药,以助发散之力。桔梗,宣肺止咳利咽。 中医短文(二十四):肝热肝为将军之冠。肝气升发,是它的人道。升发的真谛,在于将肝藏之血、肾藏之精上输头目。但是,如果升过了头,就会出问题。比如头痛、目赤。有热在肝,就会肝阳上亢,让肝气升过了头。这个热,如同前文中的心热,是一种过了头的热,而不是东谈主体正常现象下的恰到平正的热。 有热在肝,当清肝凉肝。这清肝、凉肝,又有它的学问在里头,不可凉过了头。用的清热之药太过苦降,把肝气压过了头,就会出现肝郁化火,反而加重了原来的肝阳上亢。是以,在清肝、凉肝的同期,必须同期疏肝,以免矫枉过正。 中医之妙,皆在于一个均衡。过,犹不足。孔子虽毕生不试中医,但中医之要,与他的表面是暗合的。有过之而无不足的中庸,就是这恰到平正、多一分太长、少一分太短的均衡。 肝为将军之官,将军的性情,焦灼易怒。有热在肝,一个东谈主就性情大;体现在生理上,胁肋灼(有热感)痛。然后朝两个标的发展。一是循经上炎,头痛、目赤;胆热上犯,口苦;循耳则耳鸣、耳聋、耳肿。二是干冷下注,阴湿、阴痒、阴肿,白带黄臭、稠密,小便淋浊。 龙胆泻肝汤 此证两大特性,一是肝胆实火,二是下焦干冷。肝胆实火上炎,治之以黄芩、栀子。黄芩入肝胆经,清上焦热;栀子通降三焦热,与黄芩并用,珍惜上焦。栀子利水,清上焦热从小便排出。 下焦干冷,治之以泽泻、木通、车前,皆利水之法,以泻代清,利水祛湿。泽泻入肾经、膀胱经,泻肾浊;木通、车前入小肠经。 不论肝胆实火、下焦干冷照旧利水,龙胆草一味均可奏其效,故为君。但此药苦寒,劲太大,所谓凉肝猛降,易伤胃。 肝藏血。治肝必治血。生地凉血,凉血必活血以凉而不瘀,故用当归。生地、当归,同期有养血之功。 清肝、凉肝,必同期疏肝。这在上头已讲过。疏肝者,柴胡也。 怒气犯胃 肝的性情,与谁都和不来,尤其是自身的邻居脾胃。与脾不和,脾就出过错,体现为腹痛、便溏,所谓肝脾不和;与胃不和,胃就出过错,体现为胃气上逆吞酸欲呕。左金丸主之。 就两味药。黄连清心胃之热。怒气犯胃,致胃气上逆,当清胃热,用黄连。但黄连苦降,如果苦降太过,压而抵挡反生他变,就象肝一样,压得太过而肝郁化火,胃火亦如斯。苦降太过,反而郁而生火,加重胃气上逆的情况,故均佐制以吴茱萸。 此为治标。怒气才是本,是以,清胃热之外,更要清肝。前边依然用了黄连,但黄连入胃经不入肝经。奈何办?以吴茱萸为药媒介,引黄连入肝。清肝必同期疏肝,与清胃的情况一样,黄连与吴茱萸,在肝里类似着胃里的故事。 中医日用(四):肺病肺为娇脏,不耐寒热,又处于一线,最容易生病。肺之为病,除前边说到的咳嗽、哮喘,比较严重的还有肺部化脓,称肺痈;肺气肿,称肺胀;肺结核,称肺痨。 肺痈 肺痈的特性,是咳吐脓血,其味腥臭。亦由风热而起。外感风热,最先犯肺,逆传心包,大体沿着这样一条路径传变。 风热vs风温vs肺痈 外感风热,一般是三种扫尾。最轻的是风热感冒,一周傍边自愈。其次是风温,温热病的界限。病势急(急性);传变快,很快由卫入气,出现高热、口渴;犯肺,急性肺炎(大叶性肺炎);气分即止,鲜有逆传心包。第三种是肺痈。高热、壮热;阵寒(寒颤);一周傍边即入营分,成痈化脓。 分期论治 肺痈初期,类似风热或风温初起,有表证(恶寒发热),但已可闻胜臭之气,银翘散主之。成痈期,入气分,热壅血瘀、成痈化脓,高热阵寒,苇茎汤主之。溃脓期,败血腐肉,排脓,咳吐多量脓血,可用桔梗、金荞麦。复原期,气阴两伤,当益气养阴,尤重阴伤,可用沙参、麦冬、玉竹。 痰热vs痰瘀 痰热者,痰与热。痰瘀者,痰与瘀。病理居品不同。痰热,在气分;痰瘀,已入血分。 痰热,亦有可能痰中有血。但此血非彼血,不是肺痈之脓血。痰热之痰中有血,是因为热灼血络而出血,血莫得问题,是外因;肺痈之脓血,已是败血肉腐,血出了问题,是内因。 肺痈之痰,亦不同于普通之痰。普通之痰,入水即浮;肺痈之痰,入水即沉,且味腥臭。 肺胀 即所谓阻寒性肺气肿,久病肺虚或屡感外邪所致,以喘(呼吸困难)、咳(肺失宣降)、痰、胀(桶胸)、瘀(面色阴郁、唇甲紫绀)为特性,还可见悸(心悸心慌)、肿(面浮身肿)。可以肺、脾、肾、心同病,亦可肺病及肾、及心。所谓肺心病(肺源性腹黑病),即是肺病及心。 怎么区别 咳、喘、痰是一般肺病的共性。肺气肿的不同之处,一是胀,胀闷如塞;二是瘀,面色阴郁、唇甲紫绀;三是肿,面浮身肿;四是病程长,有所谓三个八年之说,反复发作,时好时坏,阻误不愈(不可彻愈)。 分证论治 又分痰浊壅肺、痰热郁肺、痰蒙神窍、阳虚水泛、肾不纳气五种证型。痰浊壅肺,系久病而肺脾两虚,三子养亲汤(中虚痰多咳喘)、苏子降气汤(上痰下虚)加六正人汤(益气),痰白量多。痰热郁肺,多了个“热”而痰黄稠密,西医会诊,已有炎症。越婢汤加半夏主之。 痰蒙神窍,则意志水平下落、范围诽谤。意志的总体水平下落,是一种意志困难,则神昏(嗜睡、眩晕)。意志的范围诽谤,是一种意志隐约,则瞎说八道(谵语)、循衣摸床、撮空理线。涤痰汤主之。 阳虚水泛,脾肾阳虚,面浮身肿。五苓散治标;真武汤、苓桂术甘汤治本。 肺肾虚,呼吸浅短,肾不纳气。 肺痨 肺结核。或久病成痨,或感染痨虫。先是肺阴不足,再阴虚火旺,再气阴两虚,再阴阳两虚。这是病的演变历程。 三性四症。三性者,一是慢性,二是陈腐性,三是传染性。四症者,咳嗽、咯血、潮热、盗汗。 肺阴不足,重在阴虚,当滋阴润燥,可用沙参、二地二冬。阴虚火旺,重在火旺;虚热灼络,青蒿鳖甲汤、百合固金汤主之。气阴两虚,重在气虚,可用四正人汤。阴阳两虚,可用左归右归。 中医短文(三十二):补气气、血、津液,中医认为的东谈主体三大基础物资。气为阳,血与津液为阴。气血互根互生,谁也离不开谁,很难说谁困难谁不困难,因为离了对方,己方唯有一死。气为血之帅,是带着血跑的,困难;但血为气之母,载着气跑的。莫得血,气无所附。相互的关系,如同君与民。君为舟,民为水。君临六合,臣服万方,但水能载舟、亦能覆舟。君民的关系,互根互生,如气血。 医者看一个东谈主是否气虚,望闻问切均能发现端倪。望之,一个东谈主面色萎白、萎黄。闻之,语声低微、气短、走几步就喘,所谓声低息短。问之,疲惫无力,无精打彩。切之,脉来陈腐、虚软。咱们自信心最强、精神顺利的年代,总哄笑好意思国东谈主钢多气少。这里的气少,如果让医者去看,好意思国东谈主应该都是面色萎白、声低息短、疲惫无力、脉来虚软,一幅病恹恹的状貌。 五脏皆可气虚。胃气虚,则不想饮食,食少;性情虚,则清阳不升,便溏;肺气虚,不成宣发阳气、输布于体表,表卫不固而自汗、恶风、易感;心气虚,气不行血,心体失养,会嗅觉到自身的心跳,心悸、怔忡;肝气虚则郁,两胁不舒、邑邑寡欢;肾气虚,则腰膝酸软、腰痛脚弱,肾不纳气而呼多吸少。 脾肺主后天之气。脾为生化之源,肺摄天阳之气。脾运化之水谷精微,相连肺摄和之天阳之气,合为后天之气。补后天之气,当补脾肺,又以补脾为主。肺气虚,可以通过补脾的主义,培土以生金。是以,补气的要点是补脾。方法,一是顺利补气,东谈主参、黄芪。二是健脾。健脾需投其所好。脾之性,恶湿喜燥,是以,茯苓、白术这些渗湿、燥湿之药就派上用场了。 补气的方法,认真通补,补而不滞。这是因为补很容易滞,补了一大堆东西,它不流动,反受其害。是以,补气的方子里,要有点行气的药,比如陈皮,补而不滞,是谓通补。行气之药可以除湿,气行则湿除,一举两得。 四正人汤 这是经典的补气之方。东谈主参顺利补气,益气兼养阴。听说,在古方,东谈主参本是养阴的,后世才被当成第一气药,不知谈是东谈主参变了,照旧东谈主变了。总之,现在是补气之药。 茯苓渗湿、白术燥湿。渗、燥是不同的除湿方式。燥者,现场烤干,消弥于无形,效率最为彰着。与白术一字之差的苍术,燥力更强。 渗者,淡渗,一个突出平缓的历程,一滴滴地滴光,由上而下,从小便出。这里需要搞了了,是从那里渗下去。茯苓渗湿,是将中焦之湿渗到下焦,从小便出。用于除脾之湿,突出合适。 如果换成车前子、泽泻,行不行呢?不行。车前子、泽泻皆能利湿,但其最先就鄙人焦,从下焦入小便,排出体外,够不着脾。以此二药除脾之湿,以火去蛾,下焦已成干柴,中焦依是一片池沼,冰火两重天。用药的认真,这是一个例子。 甘草,益气健脾和胃养血。 诸位子汤 四正人汤是个基础方,可随证加减化裁。 比如,气滞的情况。气虚者易气滞。这个好清醒,江河之水,声威赫赫,则不易沉积泥沙,不易淤堵;枯水季,水少了,就容易淤堵。气虚则气滞,血虚则血瘀,都是这个真谛真谛。是以,气虚者,要不雅察他是否有气滞的情况。具体看,是否胸脘痞闷。有这个情况,加点陈皮理气,为“异功散”。 东谈主生不如意,在于歧视什么来什么。脾喜燥恶湿,偏巧易湿。原因在于,水谷均需脾胃运化。性情虚,不成正常运化,则水反为湿。是以,气虚则脾湿。湿聚成痰,痰阻气机,会加重性情虚导致的气滞,双重气滞,气滞的情况就比较严重。不仅胸脘痞闷,且升降失常而恶心、吐逆。咳嗽的时候有痰。这种情况下,陈皮之外,再加半夏。半夏止呕,又可化痰除湿。陈皮、半夏之二陈,与四正人汤相连,就是六正人汤。 痰阻气滞的情况再严重一丝,痰气互结,依然超出了“滞”的进度而不“通”了。欠亨则痛,有痛的症状了,胸脘难堪。由气的原因酿成的痛,自然要用行气之药,气行则痛止。行气止痛,古用香附,所谓“气病之总司”,现在用木香,行气的力量是很大的。还有砂仁,行气化湿。此即香砂六正人。 脾虚湿盛 照旧脾虚的基础见证,但湿的症状彰着。一个例子是泄泻。肠鸣泄泻,久泻久痢。另一个例子是女子带下。这都是脾虚湿盛的发扬,况且脾湿卑鄙,湿浊下注。 脾虚的情况也重好多,长久脾虚,是以面色萎黄、形骸羸弱,所谓槁项黧馘。 根源在于性情虚,自然要用四正人汤,益气健脾。但因为湿盛,要用诸多除湿之药。补气、除湿,是两个症结词。 东谈主参益气养阴,山药、莲肉补脾,这是补的方面。山药的另一个功能是固肾。泄泻也好、带下也罢,都是搂不住的发扬,山药固肾,可以加强固摄,不让这些湿浊鼎力卑鄙。 茯苓、白术、白扁豆、薏苡仁、陈皮、砂仁、桔梗,这七味药皆有除湿的作用,但除湿方式不同,前边四味淡渗、苦燥。陈皮、砂仁兼能行气,一方面可以除湿,另一方面起通补之用,补而不滞。桔梗一方面开宣肺气,通利水谈,有意湿之用;另一方面载药上行。 参苓白术散,既可用于妇科,女子带下、量多清稀;又可用于赤子脾肺气虚,反复外感。之是以脾肺同治,一则培土生金,二是山药补脾润肺,桔梗载药上行。 脾虚气陷 阳气的功能中,固摄升举是困难的一块。脾主升,升清阳。性情固摄,肠胃系统的器官都靠它系着呢。性情虚,一方面清阳不升;水反为湿,脾湿卑鄙,清阳、湿浊都往下跑,清浊不分,同流合污。清阳不举、脾湿卑鄙,郁遏阳气,其扫尾是化火上攻而发热。 这种气虚发热,即李东垣所谓“阴火”。气虚发热,既不同于外感发热,又不同于阴虚发热。其特性是遇劳则发,稍动一动就燥热,上昼易发,手心热而手背凉,休息一下可缓解。相连走几步就喘之气短,是气虚的发扬。 另一方面,固摄无力。肛门、胃乃至子宫都系不住了,出现脱肛、胃下垂、子宫脱垂等症状。 不成固摄而搂不住的,不啻器官。气不摄血,故皮下出血、过敏性紫癜甚至崩漏。 根源仍是气虚,故以东谈主参、黄芪。升举之药,升麻、柴胡。除湿,白术。行气,陈皮;养血活血,当归一药两用。通盘方子,虽侧重补气,但气血兼顾、补而不滞。 这里,除湿不消茯苓,原因上头说过的。茯苓是把湿从中焦引入下焦,由小便出。这显著有悖于此方升举的本意,反谈而行之,不成用。 培土、升清阳,是李东垣的最爱。这个方子,源出于他。 气阴两伤 有两种情况,会导致气阴两伤。一是暑热多汗。暑热,热迫津出为汗,汗多则伤津耗阴;气随汗泄,则气阴两伤。二是久咳伤肺,既伤肺气,又耗肺阴。两种情况的扫尾,都是气阴两伤。 气阴两伤。气伤则疲惫乏力、气短;阴伤则咽干口燥。 暑热的情况下,多汗。久咳伤肺的情况,因为阴伤,故干咳少痰,但咳则汗出。都有出汗的情况。 生脉散主之。这个方很简便,切中要害,不啰嗦。东谈主参益气养阴,麦冬滋阴,五味子敛阴止汗。我稀奇心爱这种简便的方子,简便狰狞灵验,惟大医可以至简。 表虚 气虚所致表虚,表卫不固,毛孔开合失司,一则自汗,往外流;二则易感风邪,往里侵。这与桂枝证外感风寒而表虚不同,属于“虚从中来”。 玉屏风主之。黄芪固摄,白术燥湿止汗,防风治风。 虽唯有三味药,但大有认真。黄芪本有两大作用,一是益气,二是固摄。若仅为益气,小量即可;若用多量,必是固摄为主。此方黄芪即是多量,如同补中益气汤中之黄芪。 白术有生、炒之分。生者,燥湿止汗,此方之用。炒白术,健胃。焦白术,消滞。防风亦是一药两用,一则疏散风邪,二则抵御风邪 脾虚带下 肝郁脾虚,湿浊下注。肝郁,则木不疏土,脾失健运,这是一;肝郁,影响脾失清阳,故湿浊下注而为白带,这是二。 依然是补性情的想路,东谈主参补气,白术、苍术燥湿,车前利湿(不消茯苓,以免加重脾湿卑鄙,同参苓白术散;车前入心,起于小肠,正巧诊治脾湿卑鄙所致带下),山药固肾。但既然有肝郁的成分,需要调肝。肝的特性,体阴用阳。调肝之法,既要生血,补肝血之不足,又要疏肝,遂肝疏泄、条达之性。生血,白芍;疏肝,柴胡、黑芥穗。 中医短文(五十):干冷湿分表里。外湿,如久处湿地、涉水淋雨,则外感湿邪。内湿,乃因脾失健运,水液不成化为津液而为水湿。湿聚成饮成痰,饮邪泛滥为水(水气病),故有痰饮水湿之说。 湿分寒热,寒湿、干冷。水分阴阳,阴水阳水。饮分悬饮、溢饮、痰饮、支饮。 除湿治法,有三焦分消,给湿以出息,而非闭门留寇。上焦开宣,中焦苦燥、芳化,下焦淡渗。 湿阻中焦 湿阻中焦,则脾胃不和。脾失健运,则食少纳呆。性情不升,则便溏泄泻;胃气不降,则恶心吐逆、嗳气吞酸。湿阻气机,则胸膈满闷、脘腹胀痛。湿困清阳,则体魄沉重酸痛、怠惰嗜卧、自怨自艾。苔白腻,白者寒、腻者湿,为寒湿之症。脾之运化乏力,故脉缓。平胃散主之。 燥湿为本。苍术燥湿,表湿内湿同治。厚朴苦温,故苦燥;芳醇,故芳化。厚朴、陈皮行气,调畅中焦气机。气行则湿行、湿化。甘草和胃。 外寒内湿 外感风寒表实,则恶寒发热无汗,亦头痛,但因内湿、内湿招致外湿、表里合湿而沉重酸痛,以区别于外感风寒之简便头痛。 外寒宜散,辛温发散以藿香、苏叶、白芷。白芷可止痛。 内湿当三焦分消。桔梗开宣于上,大腹皮利水于下。湿困中焦,则平胃散加二陈汤。平胃散白术(代替苍术)、厚朴、陈皮;二陈汤半夏(化痰)、陈皮(燥湿)、茯苓(利湿)。半夏亦可止呕。 扶正以茯苓、白术健脾,生姜、大枣、甘草统一气血、营卫(外寒)、脾胃。 湿困脾胃,一个典型症状是上吐下泻,吐泻交作,此即中医所谓霍乱(并非时疫之霍乱)。外出在外,容易水土抵挡而泻肚。此等症状,藿香浩气散主之。亦可在平胃散之上加藿香、半夏。藿香芳化,可助祛湿;半夏止呕。此即不换金浩气散。 藿香浩气散与不换金浩气散之区别,前者除湿力强,适合外寒内湿重症;后者除湿力弱,适合外寒内湿轻症。 干冷内蕴之黄疸 就病位而言,干冷分三种类型。一是干冷在表,上焦干冷;二是干冷内蕴,中焦干冷,病变围绕脾胃,干冷居中而熏蒸四旁;三是干冷下注,下焦干冷。 湿为阴邪、热为阳邪,干冷为病,如油入面、阴阳怪气,如身热不扬、汗出不畅、泻而不爽、口干不欲饮,但头汗出、都颈而还 干冷的成因,一是太阴内伤、湿饮停聚;二是客邪再至,表里相引,故病干冷。外邪入里、正邪相争化热而热不得外达;湿浊内生,湿不得下泄。干冷并重,交蒸于中焦,熏蒸肝胆则胆汁外溢肌肤,伶仃头目俱黄,黄色显着,此为阳黄,茵陈蒿汤主之。 茵陈蒿退黄,清热利湿、利胆疏肝,治本为君。栀子、大黄清热泻火利水泻下,干冷从两便出,兼治干冷下注引起的小便短赤、大便秘结。 阳黄者,干冷也,黄色显着;阴黄者,寒湿也,黄色阴郁。中焦阳气不足,昆季不温清冷、背恶寒、神倦食少、大便溏稀;体魄沉重,口不渴,则为寒湿之阴黄。茵陈四逆汤主之。以茵陈加附子、干姜、甘草。 阳黄之热重于湿,发热、口渴、心烦彰着,则栀子柏皮汤主之,栀子、黄柏、甘草。 干冷内蕴之霍乱 干冷内蕴中焦,干冷并重、吐泻交作,为主证;热扰心神而心烦,干冷下注而小便短赤,为兼证。连朴饮主之。 干冷内蕴中焦为本,黄连清中焦之热、燥湿;厚朴苦温、芳醇、行气,三种方式除湿;半夏化痰;菖蒲芳化。四药合用,清热除湿,作用于中焦。干冷既除,祛吐泻之根柢。 栀子通降三焦之热,清心利水,既治心烦,又治小便短赤。淡豆豉起肾水。栀子豉汤,交通心肾,降心火温寒水,使心火不致太旺、肾水不致太寒,可省心神。 芦根生津止呕。 干冷下注 干冷下注,壅滞下焦,影响膀胱气化而致小便不利,尿频尿急、尿痛(涩)、淋漓不畅甚至癃闭;影响小肠泌别清浊,膏淋,小便欺凌、状如膏糊;热灼血络而尿血,血淋;封闭气机、小便不畅,少腹急满难堪,气淋;热伤津液,口燥咽干;苔黄腻,黄者热、腻者湿;脉滑数,滑者湿、数者热。八正散主之。 清热利湿以治。滑石、木通、萹蓄、瞿麦、车前子利水。滑石滑利窍谈;萹蓄、瞿麦、车前子利膀胱之湿;木通、瞿麦、车前子清心热、清小肠之热,泌别清浊。栀子、大黄清热泻火,栀子利水,从小便出;大黄泻下,从大便出。生甘草清热泻火、养胃(对冲大黄);灯心清心、药引。 邪在气分之上焦干冷 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,外邪首犯肺卫、体表,干冷在上,上焦干冷而湿重于热,三仁汤主之。 湿遏卫阳,故有表证。恶寒,但轻(湿遏而非寒凝);头痛,但偏胀;身痛,但偏酸、沉重(湿邪的特性,此其与风寒不同);发热,但轻(湿重于热);午后身热(此其与阴虚发热之夜间身热不同)。 三焦分摒除湿、劝诱三焦气机(气行则湿行)以治。宣上,杏仁。畅中,白蔻仁、半夏、厚朴。渗下,薏苡仁、滑石、通草、竹叶。 邪在气分之热毒上壅 邪在气分而病位浅薄,干冷并重。干冷居中、薰蒸四旁,既有热毒上壅而咽喉肿痛、口渴;又可干冷下注而短赤、泄泻、淋浊。甘雨消毒丹主之。 三焦分消。上焦热毒壅盛,为此证特征。黄芩、连翘、射干、薄荷、贝母,清热解毒、化痰散结。中焦藿香、石菖蒲、白豆蔻,芳化。下焦滑石、茵陈、木通。上焦治热;中焦化湿;下焦利水。 风干冷肿痛 风干冷与风寒湿,都是关节炎的类型,都会封闭经络、骨节,欠亨而难堪;严重的,甚至肿胀。风干冷相搏,有两种情况。一是干冷内蕴而外感风邪;二是外感风湿,郁久化热。风干冷相搏,以湿为主,当归拈痛汤主之。 干冷内蕴,骨节肿胀难堪为主;干冷下注而致脚气,亦可肿胀难堪,以至生疮。 祛邪,祛风、湿、热三邪。治风,羌活、防风、升麻(升散)、葛根(升举)。治湿,羌活祛风除湿止痛;猪苓、泽泻利水。治热,升麻清热、葛根解肌;黄芩、苦参清热。 扶正,健脾益气养血。湿邪凸起,故扶正须健脾,苍术白术。湿邪表里相引,以苍术除表湿内湿。风湿痹证伤东谈主气血,故以东谈主参、当归益气养血。热伤阴津,知母滋阴清热。 干冷肿痛 干冷下注,致腰、膝、踝关节肿痛,为干冷痹症;两脚痿软、中风后遗症之痿证;干冷带下、黄稠腥臭;湿疹、湿疮,二妙散主之。苍术、黄柏,以姜汗为引。 加入川牛膝、薏苡仁,牛膝通经舒络活血,治痹证、痿证;薏苡仁利湿。此方四妙丸,应用更为浅薄。 中医日用(一):感冒感冒者,感受触冒,皆为动词。从患者的角度,是“碰到”了外邪,外感的感,受寒的受,触及的触,冒犯的冒。从外邪的角度,是来犯,风邪犯表、犯肺的犯。遇上了外邪,即为感冒。 感冒vs感冒 外邪有六种之多,风寒暑湿燥热。感冒,主若是“感受触冒”了风邪。是以,准确的说法应该是“感冒”。当代东谈主不解就里,也懒得探究,就囫囵混称为“感冒感冒”。 病在上 风是阳邪,深情厚谊,是以侵犯的部位以上半部为主,所谓伤于风者,上必受之。咱们感冒的诸般症状,一般臆想在上部(相对于下为阳)、体表(相对于里为阳),比如鼻塞、流涕、喷嚏;咽痒、咽痛;咳喘(肺);头痛(而非脚痛);恶寒发热、有汗无汗、脉浮(表征)。 这与湿邪特性正巧相反。湿之为邪,阴邪。伤于湿者,下必受之。 感冒vs重感冒 风邪为主,风为百病之长,往往兼夹他邪。冬天夹寒,为风寒感冒;春天夹热,为风热感冒;夏天夹暑湿,为风湿感冒。最常见的普通感冒,就是这三种类型。 中医认真时点。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气。春气风、热;夏气暑湿;秋气燥;冬气寒。在哪个季节,最佳只中阿谁季节的邪,所谓适时之气,病势就轻,容易治;不然,中了别的季节的邪,所谓非时之邪,病势就重,遏抑易好。中适时之气者,感冒也,病势轻;中非时之邪者,重感冒也,病势重。 比如,春天的时候,天气转暖,风起。这个时候的感冒,最佳是风热感冒,症状会比较轻,也容易治;即使不治,一周傍边也会自愈,因为风热是春天适时之气,你得了这个季节“该得”的病。但如果天气不幸“乍暖还寒”,蓦地冷了起来;或者你过早清秀“冻”东谈主,穿衣不当而着凉,中了风寒,等于中了非时之邪,得了本该冬天才得的病,这种“非其时”的感冒,最难将息。这个真谛真谛,古代文东谈主懂得,故曰“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”。 流感vs感冒 如果一个时期,病院蓦地来了大批感冒患者,症状又大体相通,况且病势急、病情重、传变快。这基本上就是流感了。不过,流感是西医的叫法。中医名曰“时行”感冒。 流感与感冒的区别亦在于此。感冒是自限性疾病,治不治都会好,一周傍边;病势缓,症状陆续“开释”,让你“继续”难堪,但不是急风骤雨式的灾患丛生、一下掉进冰洞窟(ice-hole, not ass-hole);病情轻、不传变或传变少。流感的特性正巧反过来,从口鼻入,良晌的鼻咽症状事后,立时肺炎,传变速率之快、之急,是感冒无法比拟的。 风寒vs风热 表面上,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容易鉴别。风寒者,恶寒重、发热轻;风热者,恶寒轻、发热重。这是一。风寒者,咽不痛;风热者,咽痛,红肿难堪。这是二。如果把脉,风寒者脉浮紧;风热者脉浮数。这是三。不雅舌苔,风寒者苔薄白;风热者苔薄黄,舌边尖红,这是四。察痰,风寒者痰白清稀;风热者痰黄稠密。 施行远比这复杂。患者看起来易分,但医师接诊的却不是实验室的简便样本。得了感冒的东谈主,并不是第一时期去看门诊,往往自身先找点药乱吃,治不好或难堪了才去找医师,病依然拖了二三天了。风寒感冒过了二三天,寒邪入里化热,就会呈现与风热感冒类似的热像,比如咽痛、心烦、大便秘结。如果医师初出茅屋,拿风寒当风热治,开了寒凉之药,等于助病为虐,加重病东谈主的病情。与其这样,还不如在家赤诚待着,等这自限性感冒一周自愈。 从患者角度,了解一丝中医和感冒病机,可以在叙说病情的时候愈加准确、好意思满,匡助医者会诊。这与东谈主、与己都是孝敬。 表卫vs肺系 感冒,究竟感在那里?这是个病位的问题,不成简便说“哪儿都难堪”,让医者芒然自失。 前边说过,风为阳邪,伤于风者,上必受之。感冒,主要感在上部、体表,所谓东谈主体的“阳位”。具体部分,一是体表,风邪入侵的标的是由表及里;二是肺的系统,即西医所谓上呼吸谈系统,风邪入侵的标的是从上至下,先鼻、再咽、再气管,终末入肺。感冒对东谈主体的侵犯,就如同日军当年对中国的侵犯,一齐纵向,从山西南下;一齐横向,从上海溯江而上,自东向西,攻陷武汉,再图重庆。 相应也就分为两大症候群。横向体表的症状是恶寒、发热、有汗无汗、头身难堪。纵向肺系的症状是鼻塞、流涕、喷嚏;咽痒、咽痛;咳喘。 何故恶寒?此外之寒,是体表恶寒,体表的嗅觉,不是体内的嗅觉。体表的温度,取决于阳气中的卫气。卫气是阳气的一种、阳气的外层、浅层,如同地球之大气层,在体表护卫东谈主的体魄,是抵御外邪的前方,所谓“表卫”。表卫坚固,则体魄无恙;表卫不固,则风邪攻其无备。 表卫不固,有两种可能。一种是阳气不足,一种是阳气不布。东谈主体阳气,化生于下焦,补充于中焦,宣发于上焦,上中下三焦共同发力,阳气才可充足,表卫才固。下焦靠膀胱,膀胱气化先天之肾气,阳气得生;中焦靠脾胃,脾胃为后天之本,运化水谷精微,补充损失的阳气;上焦靠肺,肺之宣发,将阳气输布体表。三焦统筹兼顾。如果下焦、中焦不过劲,则阳气不足;上焦不过劲,则阳气不布。不论是不足照旧不布,都会影响表卫的功能。这个功能有二:一是温煦体表,让体表保持正常的温度;二是胁制汗孔的开合。所谓温分肉、充皮肤、肥腠理、司开阖。 风邪犯表、寒邪束表、热邪客表,患者都有恶寒的嗅觉,但进度和病机不同。寒邪束表,阳气无损,但被寒邪郁遏,无法到达体表,不成温煦,是以恶寒且恶寒重。风性疏泄,故毛孔微张、汗出,气随汗泄,是有一定阳气损耗的,属于阳气不足,故有恶寒的嗅觉但恶寒轻。热邪客表,与卫气“两阳相抗”于表,卫气在对敌斗争中“杀敌一千、自损八百”,有一定损耗而阳气不足,故亦有“微”恶寒之感。 何故发热?正邪相抗而发热。邪在体表、卫分的时候,发热进度不会太高;如果外邪由表入里,从卫分投入气分,热象就彰着了,如白虎汤证,有大热、大汗等“四大”症状,甚是唬东谈主。 有汗无汗,是风寒表实与表虚的区别。风寒是风邪夹寒,两种外邪共同犯表。如果风重于寒,则毛孔微张,自汗出,患者嗅觉恶风,一定要门窗紧闭、禁东谈主往来,这是表虚证,用桂枝汤就行。如果寒重于风,则毛孔紧闭,无汗,患者恶寒,一定要盖三床被子,这是表实证,麻黄汤主之。 何故头身难堪?风为阳邪,深情厚谊、喜犯上。头为清阳之属,东谈主体清阳聚焦的地点。清阳充足,头脑才能清醒;如果风干清阳,东谈主就会头晕。 风邪上犯,得有路径。这个路径就是东谈主体的经络。风邪循经才可上犯,不可能一下子蹦曩昔。经络中“风”,风邪封闭经络,则经气不舒而头身难堪。感冒的时候扎扎针灸,通经舒络,可以缓解头身难堪,就是这个真谛真谛。 何故鼻塞?鼻为肺窍,是肺的气孔。外邪犯肺,则肺气失宣,鼻塞是详情的了。 何故流涕?感冒的时候,不仅会流鼻涕,眼睛也常常泪汪汪的。鼻涕、眼泪、唾液,都是津液。津液的布散,是肺在管。如果肺失宣降,津液不成正常布散,就会非正常的流涕、抽血泪噎,所谓泣不成声。 何故打喷嚏?正邪相争,两军交战于鼻。浩气稍胜,以喷气发动机的速率逐邪于外,一个兴会淋漓的喷嚏,可以缓解不适。这就是打喷嚏后片刻快感的原因。但好景不常,邪气来复,把浩气的势头压下去,又复鼻寒声重,只好蕴积力量,攒足浩气,静候下一个喷嚏的爆发。 何故咽痛?热到一定进度,就会蕴结成毒,所谓热毒,伤害的已不单是是卫分、气分,而是深入血分、糜烂血肉而红肿难堪。医师看病,会让患者张口,用小电筒护士咽喉。如有红肿,诠释依然发炎,西医会开消炎药的。中医亦消炎,但不消抗生素,而是以银花、连翘、牛蒡子等清热解毒之品。清热解毒,解的是热毒。 何故咽痒?风动则痒。中了风邪,风的特性是走窜,不好好待着,到处跑;跑到那里,那里就可能痒。风寒感冒,一般不会咽痛,但因为风在,就可能咽痒;一痒就想咳,这种咳嗽,与肺无干。 何故咳?正邪相争于肺。从这个真谛上,咳嗽与喷嚏是一种性质,是正邪你来我往的扫尾,在鼻为嚏,在肺为咳。 风热vs风温 风热感冒与温热病,容易稠浊,尤其是温病初期,症状大体相通,是医者最为头痛的事。一个鉴别主义,是先用风热感冒的法子治;奈何治都治不好,诠释不是感冒,是温热病,赶紧换方子。 风热感冒,一般用辛凉解表之法,很快就会奏效,汗出、表解、身凉。如果是温热,相通用辛凉解表,也会退烧,但很快就会卷土重来,出现高热、壮热,甚至深入血分而影响神志,出现东谈主事不知(神昏)、说胡话(谵语)等病象。这就诠释药用错了,赶紧更方。 病毒vs细菌 这是西医的术语,中医莫得,唯有六淫、六邪。就感冒而言,大部分感冒是风寒感冒,即病毒性感冒。是以,感冒动辄用抗生素、输液,是莫得作用的,病毒不吃那一套。唯有风热感冒,咽痛,有发炎的症状,诠释有细菌作祟,这时候用抗生素消炎,才是对症施治。 但是,风寒感冒亦可入里化热而产生炎症。你着凉了,去病院看病,医师会查你的血成例,如果白血胞、中性细胞变多,诠释依然发炎,这个时候,就需要用点抗生素。 时行感冒,即所谓流感,亦是一种病毒性感冒,不成一上来就用抗生素的,除非已有炎症。 用药 风寒感冒,荆防败毒散主之;风热感冒,银翘散、桑菊饮主之;暑湿感冒,香薷散、羌活胜湿汤主之;风寒表实,麻黄汤主之;风寒表虚,桂枝汤主之。 如果患者浩气不足、外感风邪而感冒,在辛温、辛凉解表之外,务必要补足浩气。气虚者,参苏饮、败毒散主之;阳虚子,麻附辛汤、再造散主之;阳虚者,加减葳蕤汤主之。 中医短文(五十一):水湿水湿壅盛,或泛滥体表而为水肿,或下走肠间而为泄泻,或封闭下焦,影响膀胱气化而致小便淋浊甚或窿闭。 蓄水证 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气化则能出矣。膀胱正常气化,有两个条目,一是阳气充足,不然气化乏力;二是不受干扰,不然气化不利。外邪由表入里化热,循经传腑,就会影响膀胱之气化,小便不利,水液不成自小便出而蓄于膀胱,为蓄水证。热是因,蓄水是果,水热互结为症状,但偏于水,热象并不彰着。 气化者,一是将水液化为有用之津液,输布全身;二是将剩余无谓水液化为尿液,由小便排出。气化不利,一是小便不利,排尿不畅;二是津液不布,该走的不走,下焦蓄水,但该有的莫得,上部缺水而口渴欲饮;三是水气上逆,水入即吐,为水逆证。蓄水、水逆为主证,五苓散主之。 水气上逆,上干清阳,则头昏脑闷;迫肺百度av,短心而咳;凌心,心悸。水湿泛滥体表,水肿;下走肠间,泄泻。此皆兼证。 阳气不足、气化乏力,故以桂枝温阳化气;茯苓、白术健脾运湿,治本。泽泻、猪苓利水,治标。泽泻偏寒,治水热互结而较轻之热。 桂枝、茯苓,平冲降逆,治水逆之证。 水泻 夏秋之间,水湿较重;脾胃伤冷,水谷不分,泄泻如水而小便不利者,胃苓散主之。五苓散加平胃散、苏子、乌梅。 其治法,利小便以实大便。 水热互结 五苓散证气化失司、小便不利、水热互结、热轻。热重者,猪苓汤主之。发热彰着、口渴、心烦、舌红,脉细数,细者阴伤、数者热。 利水治标,泽泻、猪苓、茯苓。清热者,滑石,亦可利水。热伤阴,滋阴者阿胶。阿胶养血亦可止血,以防热重灼伤血络出血,故可用于血淋。 风水风湿 气虚表虚,湿邪伤表,或身重浮肿(轻证),为风水证;或肢节难堪,为风湿痹证。防己黄芪汤主之。 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,气虚、表卫不固为本,黄芪。风湿为因,防己祛风,可止肢节难堪;利水,可消水肿。白术健脾燥湿。生姜、大枣、甘草外统一营卫、内统一脾胃。 湿邪表证,恶风自汗,黄芪益气固表。 中医短文(四十六):出血出血的情况有两种。一种是肝不藏血。一种是脾不统血。肝不藏血,多是因为热邪,迫血妄行。其特性是脸色鲜红、势急。脾不统血,则是因为脾虚,或是性情虚,或是脾阳虚,不成固摄而出血。其特色是脸色昏黑、病程较长。两种情况是比较好分辩的。 就部位而言,又分上部出血,如吐血、咳血、䶊血;体魄出血,如皮下出血、出斑;下部出血,如尿血、便血。 上部出血 血热妄行,一般是上行,上部出血为多,十灰散主之。凉血(清热)为本、止血(化瘀)为标。 大蓟、小蓟、荷叶、侧柏叶、白茅根、茜草根,凉血止血;棕榈皮收涩止血;丹皮凉血、化瘀;大黄引热下行,从大便出;栀子清热利水,从小便出。藕汁、萝卜汁清热、通气。京墨吸附止血。小计,凉血者七,清热者四,止血者八,化瘀者一。 十灰者,皆炭化。 怒气犯肺 情志不遂,则肝郁化火,上炎犯肺,一则煎灼津液为痰,色黄稠密、咳吐不爽;二则灼伤肺络而出血。咳血方主之。 痰黄、咳血,知是肺病。何故判断是怒气所为?胸胁作痛、心烦易怒、咽干口苦、舌红脉数,知为怒气。 怒气为本,火清则血止。青黛清肝胆之火、栀子通降三焦之火。黄痰为标。瓜蒌仁宽中下气化痰、海粉清热化痰。出血为标,诃子止血。 血淋尿血 热结下焦,与膀胱水液“水热互结”,封闭膀胱气机,使膀胱气化失司,则小便频数(尿频尿急)、短赤、涩、有烧灼感、难堪;热灼血络,则尿血。如果既有尿频尿急尿痛,又有尿血,是谓血淋。小蓟饮子主之。 热结下焦为本,热水互结为因,小便不利、尿血为标。对于血,小蓟,凉血止血;蒲黄止血不留瘀(活血化瘀);藕节止血;生地凉血养血;当归养血活血。对于水,滑石、竹叶、木通利水通淋、栀子清热利水。 便血 便血亦有两种情况。一种是先血后便,脸色鲜红、势急喷射,是谓肠风,由风热而起。另一种是先便后血,脸色龌龊、一丝一滴,是谓脏毒,由干冷而起。槐花散主之。 风热湿三邪为本。槐花凉血止血,又可燥湿。侧柏叶凉血止血。荆芥穗疏风、升散,枳壳下气。一升一降,行气除湿。 脾虚出血 性情虚而血虚、而出血,归脾汤主之。脾阳虚而出血,黄土汤主之。其见证,一是作为不温、清冷;二是消化谈出血、月事过多、崩中漏下。 灶心土温涩止血,温脾阳治本、收涩止血治标。附子温阳、白术健脾。生地、阿胶养血。黄芩清肝胆。甘草统一。 脾虚血虚,会反过来影响到肝。阴血不足,则肝之体阴用阳失衡而肝旺。黄芩、生地之用,此也。阳虚的病,到了后期,却要用凉药。看似非常,实则有理。 中医短文(三十九):止遗止漏东谈主体的三个小轮回,心肾、脾胃、肺肝,均为对立的统一。性情升、胃气降,一升一降,动态、阴私的均衡不可突破;肺气降、肝气升,一降一升,动态、阴私的均衡不可突破。 肾水上承、心火下济,一上一下,这种动态、阴私的均衡称为“水火既济、心肾相交”,亦不可突破,不然就是心肾不交。常见的问题一是休眠(失眠、多梦),二是遗精、遗尿、尿频。 这个问题,芳华期的男孩常见。手淫频繁的一个害处,是贯注力不成臆想(神志隐约)、悲哀力减退(忘记)。本是肾的问题,何故发展到脑子?是因为心肾之间是相交、既济的关系,是一个轮回的两个方面。肾虚影响到心(精不养神),胆小影响到肾(神不驭精),相互影响,谁都离不开谁的。在中医里,精神方面的问题归心管(而不是西医认为的大脑),手淫则肾虚,肾虚则肾精不足,不成独霸心神而神志隐约、忘记,这是精不养神。反过来,如果心出了问题,整天想着不健康的方面,心动则神摇,神摇则精泄,又会加重遗精。 这就形成了男孩子常见的恶性轮回。手淫频繁、精不驭神,故神志隐约、忘记;心想不正、神摇精泄,又加重遗精。于是身心俱损、尝鼎一脔。这个恶性轮回,是中医最牵记、反敌手淫的原因,与西医那种不以为然、“不过是些许卵白质与水”的浮薄格调对照显着。 这个恶性轮回的症结,是心与肾之间“肾精养心神、心神驭肾精”的关系。男孩子的正常助长发育,一是保精(不高手淫),二是静心(不成动心),才能体魄好、学习好。 涩精止遗 肾虚有两个发扬,一是精关不固、精失封藏,故遗精滑精;二是膀胱背约,故遗尿、尿频。老年东谈主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,是肾虚的发扬。肾虚进而精不养神,出现神志隐约、忘记等心的问题,休眠少、悲哀力下落,亦是困扰老年东谈主的一大问题。 少年东谈主有这些问题,戒了就行;老年东谈主出现这些问题,不是戒的问题,而是用药,挽澜于既倒。桑螵蛸散主之。 肾虚为根柢,桑螵蛸补肾止遗。龙骨龟甲(甲骨文?)收涩,龙骨尤善收摄肾精、心气,龟甲滋阴补肾、收摄潜阳。东谈主参补五脏(则五脏之精尽归于肾)定神定志,茯苓安神(慈禧心烦、睡不着觉,御医荐茯苓夹饼),当归和血。远志、菖蒲,交通心肾。 固崩止漏 妇东谈主血崩、月事过多、漏下不啻,亦可能由肾虚而起。 肾虚的一个问题是头面失养而头晕。头面靠肾精、肝血、脾升清阳来濡养,才能面色红润,不然面色无华。肾精、肝血均为东谈主体基础物资,如要上荣头面,需要肝之升发、疏泄功能正常。肾精不足、肝失疏泄,则肾精肝血不成上达头面,故头晕。 肾虚的另一个问题是肢冷。 但这些都不是本方症结,本方主证为崩漏,血崩、月事过多、漏下不啻,诠释不成固摄、“搂不住”了。不成固摄,一是要从肾气找原因,肾气不固;一是要从性情找原因,性情不摄。脾肾两虚,故崩漏。 虚证与实证比拟,进度轻。比如,虚热、实热,同为发热,但虚热微烧、实热高烧;虚痛喜按,实痛拒按;虚寒畏寒、实寒恶寒。自然,虚到相称进度,也会重症以至虚实难分。 崩漏亦然。脾肾两虚引起的崩漏,色淡质清;不像血热妄行之崩漏,血色鲜红、深红紫黑、稠密腥臭。这种虚实血证,是比较容易鉴别的。 其一:脾肾两虚之崩漏 冲者冲脉,冲为血海;冲脉不固、血崩漏下,固冲汤主之。 本方要管制两个根柢问题,一是肾气不固,二是性情不摄。肾气不固,以山茱萸补肝肾;性情不摄,以黄芪、白术益气健脾。此为治本。 出血为标。龙骨、牡蛎、棕榈炭、五倍子收涩,珍惜连接出血;已在脉外之血,用海螵蛸、茜草,止血不留瘀。失血而虚,以白芍补血。 其二:阴虚血热之崩漏 妇东谈主爱生闷气,闷气则肝郁,肝郁化火,迫血妄行而出血。这是一种出血的情况。 出血则阴血不足,阴虚而火旺,加重迫血妄行。这是又一种出血的情况。两种情况可以相互加强形成恶性轮回。固经丸主之。 肝郁血热是因,阴虚是本,出血是标。龟板滋阴、白芍生血,治本;黄芩、黄柏清热,治因;椿根皮收涩,治标。香附对冲,以补而不滞、凉而不郁。 白芍、黄芩、黄柏要炒,一来止血;二来,黄芩、黄柏本在气分,炒后可入血分,清血热。 带下色黄 黄带,任脉之干冷也。 任脉者,任督二脉之任脉。督脉为诸阳之会,从背绕极端顶向下,在唇齿间与任脉和会;任脉为诸阴之会。买通任督二脉,体魄阴阳融会无碍,是气功东谈主的设想。任督交点鄙人颌。日常生活中一个可以作念到的方便秘诀,是以舌尖抵下颌,便自感涎水继续。此为东谈主体宝贵之津液。不要吐掉,相助呼吸,小口咽下,经任脉入肾化精。这是功夫东谈主修行的想路,亦然庸俗东谈主保精、全精、补肾的方便秘诀,可以时习之。 冲任二脉,于妇东谈主至关困难,上主乳水(奶水)、下主月水(月事)。正常情况下,月事以时下。如果劳累,冲任之气伤,冲任不固,则血“非时而下”,遂有血崩漏下带下。不论冲任,如不固,皆因肾虚不固。冲脉不固,血崩漏下,固冲汤主之;任脉不固,带下色黄,易黄汤主之。 任脉干冷为主证。补任脉,山药、芡实。山药补大于涩,芡实涩大于补。白果收涩止带。黄柏苦寒,清热燥湿;车前子清热燥湿利湿,均以盐水炒,咸入肾。 中医短文(八):痢疾初起好好的东谈主,外感风寒,与体虚之东谈主是不同的。前边提到的风寒、风热感冒,都是正常东谈主得病,而不是虚东谈主得病。虚东谈主得病,祛邪的同期,须补浩气。如果一味祛邪,邪逐出去了,体也更虚了,因为散是要伤正的。此即所谓扶正解表之义。 虚分两类。气虚、阳虚一类,如果外感风寒,则雪上加霜;阴虚血亏一类,如果外感风热,是火上浇油。前者,当用败毒散、麻附辛益气、助阳;后者,当用加减葳蕤汤,滋阴。 心气、肝气是不太容易虚的,容易虚的,五脏之中一般指肾气虚、肺气虚、性情虚。肾气虚,已是里虚比较严重了。咱们现时仍以表证为主,邪客于表,即使入里,也只是里之浅。是以此处气虚主要指脾肺气虚。 肺气虚何证?气短,走几步就累得喘,走不动;懒得话语,即使说了,亦然“柔声下气”,旁东谈主听着长途。性情虚何证?神困乏力,东谈主懒懒的;大便溏稀,拉得不爽。 气虚,外感风寒湿,与单纯的风寒湿证比拟,有共性,有不同。共性在于相通外感风寒湿。外感风寒,故恶寒发热、头痛无汗,肺气不宣而咳。外感湿邪,故肌肉酸痛,体魄沉重。不同之处在于,由于气虚,外邪容易入里。因本文仍属表证的界限,入里不深,外邪半表半里。因此,发散外邪时,用药会使用柴胡、葛根等专治“半表半里”外邪之药。相较于麻黄、羌活之解表,柴胡、葛根更深一层,属于解肌。前文先容的柴葛解肌汤,因病轮回渐进,从太阳深入少阳、阳明,三阳合病,故用柴胡、黄芩、葛根,是典型的解肌。 败毒散主之 望望败毒散的药物组成。 本方是一个在中药史上有地位、有真谛的方子。一个原因,就是发散风寒不消麻黄、桂枝等麻桂剂,而转向后世广宽多用的羌防剂,以羌活、独活、荆芥、防风、薄荷等一干风药。张仲景时期,多用麻、桂;宋元之后,羌活为主。 羌活、独活,风寒湿通治,以其大德,故为君药。其中,羌活善治上、独活善治下,羌独同用,一体通治。 此为散表。上头说到,由于此证气虚,病邪已越表入里,但入里尚浅,属半表半里之间,是以选定柴胡,将邪从“肌”里透出去。柴胡行气,又可调畅气机。川芎活血,可畅旺血脉。柴胡、川芎并用,管制气血不畅的问题。 咳喘,源于肺气不宣,桔梗、枳壳并用,一宣一降,调畅肺气;肺气畅,自然咳止喘平。 湿滞则痰生。治痰,一是寻根。脾为生痰之源。茯苓渗湿以健脾,从本上治痰。前胡化痰,治痰之标。 是以,八味药。羌活、独活解表;柴胡解肌行气;川芎活血;桔梗、枳壳、前胡、茯苓理气、止咳、化痰。表里兼顾,表治风寒湿,里调气血津。 就治病的标的看,由于外邪由表及里,故诸药反治其身,通过扶正,调畅气血津液,请攻其无备的外邪“原路复返”;解表、解肌药一齐押解,礼送出境。古东谈主称这种疗法为“逆流挽舟”,颇为形象。 在古代,痢疾多发。治痢之方,如痢疾初起、尚有表征,可用败毒散治之,屡见疗效。 此方千万不要忘了东谈主参,东谈主参补气,对症气虚;生姜、薄荷为引,引气入脾、肺。败毒散无东谈主参,就成了荆防败毒散,诠释浩气不虚。用东谈主参,气虚故也。东谈主东谈主参补气、生姜薄荷引气,加上上头八味药,甘草居中调处,方成正果。 外感风寒湿 浩气不虚 荆防败毒散主之。要点在浩气不虚。 因浩气不虚,死去掉东谈主参。专治表证,稍显力谈不足,故加入荆芥穗、防风。是以,以羌活、独活治风寒湿,解表;荆芥、防风治风寒,解表;柴胡解肌,行气;川芎活血止痛;桔梗、枳壳、前胡、茯苓理气、止咳、化痰、除湿。 是不是有似曾相识之感?九味羌活散,外感风寒湿,但多了里热,药物使用上遂多了生地、黄芩。 气虚外感风寒 内有痰湿 参苏饮主之。 这个证,奈何看奈何象“外寒内饮”的小青龙汤证,都是外感风寒,内有痰饮。只不过,小青龙汤证,要点在“饮”,比较清稀、色白;此证要点在“痰”,痰比较多。 证与证的不同,基本上可以从表、里两个层面进行比较。表里之差异,一个是有无,一个是轻重。败毒散与参苏饮的区别,在于表证、里证之轻重比例不同。败毒散表重里轻,气虚之证不彰着,甚至可以莫得而成为荆防败毒散证。轻重比例体现在药味组成、药量上,败毒散用于解表、解肌之药(羌活、独活、柴胡)多于参苏饮(紫苏叶、葛根),发散之力强于参苏饮(苏叶发散之力相对温顺得多),但气虚之药、之病理居品弱于、少于参苏饮。虽都有东谈主参,但败毒散可以莫得而成为荆防败毒散,参苏饮则赫然以参为名,东谈主参地位由佐药普及为臣。从病理居品上看,“痰”是参苏饮的凸起症状,治痰、化痰用药四味,有二陈(半夏、陈皮)、前胡、茯苓。痰阻气机,导致气机不畅而胸脘满闷、咳喘,是以,也加强了行气药的使用,桔梗、枳壳,一升一降,木香更是行气之力士。 由此可以看出,败毒散、参苏饮均属表里同病,外感寒邪,内有气虚,都需要发散外邪、调畅气血津液。在诊治气虚方面,都暗合了补气第一方四物汤的理念,使用了东谈主参、伏苓、甘草(仅比四物汤少了一味白术)。不同之处在于,败毒散表重里轻(荆防败毒散更是虚象全无),故用药重表、轻里,病理居品和相应的止咳化痰之药有限。参苏饮则表里并重,益气、化痰、止痰之力凸起。 中医短文(十):阳明腑实热实互结,是此证的根柢。热由外来(外邪),遇上肠中燥屎(里实),二邪相见,群蚁附膻,暖昧缱绻,遂成此证。其特性,一是大便秘结;二是腑气欠亨,肠胃气机受里实封闭而不畅。 痞 满 燥 实 气机不畅,于胸脘部,是一种痞的嗅觉。痞者,非胀非痛非满,而是一种有什么东西堵在那里、摸又摸不着(按之“濡”)、说又说不清的嗅觉。痞字里有个“病”字头,有个“不”字,有个“口”字,字面上的真谛,此乃一种说不出口的病,自身心里晓得,但言语抒发不了了,这种嗅觉,就是痞。我这段时期,逐日都有“心下痞”之感,想来应是肠胃气机出了问题。 于脘腹部,是一种“满”的嗅觉。腹胀,每个东谈主都有过体会。腹胀如饱读,手按上去有一种饱读饱读的嗅觉,很想放个屁,把气泄了。 此二者皆因气机不畅所致,须用行气药解之。枳膨胀胸中之气,消痞;厚朴行腹中之气,除满。枳实、厚朴并用,通调胸腹之气,是一双搭档。 燥者,本来肠中就有燥屎。来了外邪,热实互结,又会灼伤肠谈津液,通谈失润。燥屎行于燥肠,举步维艰,就好象本来就生锈的车轮,讹诈在七高八低的山路之上,迟疑难行。 诊治之谈,一是治热,二是冲屎。 治热,前边的想路非清即疏。清者,灭之;疏者,散之,礼送出境。这里,热在肠胃,尤其是燥屎,在比较靠下的位置,用下法更为顺遂,泻之。治热,全看方便,宜清则清,宜疏则疏,宜泻则泻。大黄、芒硝,均是以泻代清,是治热的方便秘诀。 冲屎,是大黄的责任。但大黄冲屎有局限,遇到鉴定如铁的燥屎,光冲是冲不下去的,因为太坚,须用软坚之药将其软化,再冲就冲下去了。此软坚之药,即是芒硝。芒硝味咸,咸者软坚。 何谓实?两个层面。脘腹胀满,拒按,此为一实。脉实有劲,此为二实。脉实有劲,诠释浩气不虚。一实是坏的“实”;二实是好的“实”。 热实互结为本,痞满燥实为标,枳实、厚朴、大黄、芒硝逐个双症,组成大承气汤。此方辩证、用药下里巴人,是入门者最心爱的类型。 痞 满 实 大承气汤,是热实互结的重证,药性峻烈,故称峻下剂。如果“燥”性不是那么地强,用药就可以少一些、轻一些。体现为“初头硬、后必溏”,大便前硬后溏,不似大承气汤证鉴定如铁。此属热实互结之轻证。既然大便不坚,便可省去软坚的芒硝,以大黄一冲即下。 但既然仍有热实互结,封闭气机,由气机不畅激勉的痞、满之感照旧有的,是以,枳实、厚朴不可省,但药量可减。 此即小承气汤。与大承气汤峻下比拟,攻坚的力谈弱了好多,属轻下剂。 抽薪止沸 如果气机封闭的情况不是很重,则可以免却行气之药枳实、厚朴,而专注于攻下。此即调胃承气汤。 三个承气汤,东谈主们关注的焦点容易在大便上。其实,调胃承气汤另有一种用法,即上焦有热,引热下行,以泻代清,上病下治。上焦有热,一般的想路或清或泻,就上焦治上焦。这里换了个想路,上焦有热,口渴心烦、血热妄行、吐血䶊血,都可以通过泻下的法子,引热下行,抽薪止沸,管制热的问题。 热结旁流 热邪遇到津液,要么灼伤津液,要么迫其外泄、下行。阳明腑实证,大便出现秘结的情况,就是因为热邪灼伤津液,肠谈不润,增多了排便的困难。 另一种情况,是热逼津下,但下行的谈路为燥屎所堵,所谓“后有追兵、前有围堵”,进退迍邅,只能绕燥屎而行。是以,拉出来的都是稀汤,而不是燥实。再奈何上茅厕,腹痛如旧,拒按。这就是热结旁流,以大承气汤主之,通因通用。 热厥、痉病、发狂 热实互结,不仅会挡津液的去路,产生热结旁流的景象,还会挡住阳气的去路,使之不得输布作为而产生昆季逆冷的景象。昆季冷,体内热;热为本,冷为标,是一种真热假寒,是谓热厥。仍以大承气汤主之,此为寒因寒用,寒因,为假寒;寒用,为大承气汤攻下之寒凉二药。 热实互结,灼伤津液,除了增多排便困难,还会因为津液受损,筋脉失养,导致抽搐,是谓痉病。 热扰心神,还会导致神志方面的问题。 小结一下。热实互结,可以导致阳明腑实,可以热结旁流,可以热厥、痉病、发狂。其治之谈,一为行气,调畅气机,消痞除满;二为攻下,以泻代清,攻坚泻热。 热结,当寒下。 中医短文(六):风温初起前几篇都是对于风寒的,是风寒感冒的界限。本篇风温初起,则属于风热感冒。 风寒vs风热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,从病因上容易分,外感风寒,是风寒感冒,重在一个寒字;秋冬天寒,易感风寒,是风寒感冒多发季节。外感风热,是风热感冒,重在一个热字;春夏天气转热,易感风热,是风热感冒多发季节。 临床鉴别就有些难度。外感风寒,故恶寒,怕风怕冷,这容易清醒。外感风热,感的是热邪,是不是就不怕冷了呢?非也。外感风热,邪客于表,卫阳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力量与之起义,则用于固表、温表的力量就少了,是以照旧有怕风怕冷的嗅觉,中医称之为“微恶风寒”。依然怕冷,但不像风寒感冒那样怕冷良友。 也相通会头痛、发热、咳喘。是以,都不足以作为鉴别的依据。 彰着的区别在嗓子。如果嗓子肿痛,是风热,因为温邪上受,最先犯肺,蕴结成毒,壅阻咽喉,典型的热毒症状。风寒感冒,绝无咽痛,但因风邪袭扰,嗓子会痒,而致咳嗽。 还有体痛。风寒感冒,头痛身痛;如有湿邪,则肢体酸痛。外感风热,一般只会头部胀痛;如出现全身难堪之证,则要留意,很可能属于流感或“寒包火”类型的重症,不可松驰视之。 再看体液。鼻涕、痰饮。如二液清、稀、白,当为风寒;黄、稠,为风热。 看苔象。风寒风热都可能薄白,如果薄黄,当为风热。风寒风热都是脉浮,因为都有表证,邪客于表,阳气浮越于外,与邪起义于表,故脉浮。但风寒之脉或紧(伤寒,表实)、或缓(中风,表虚);风热之脉必数,数者,热也。如果是“寒包火”,外在冰天雪地,内里猛火炎炎,则脉洪大而浮数。 舌尖对应东谈主之心、肺。风热感冒,温邪所犯,一在体表、二在肺卫。舌尖红,诠释肺受温邪,是风热之象。 风温初起 故风温之象,恶寒发热,头痛,无汗或汗出不畅(出汗后莫得温情的嗅觉);咽喉肿痛,口微渴(因风温初起,伤津并不严重),舌尖红,苔薄白或薄黄,脉浮数。 有两剂药主治风温初起。一是银翘散,二是桑菊饮。风温初起,既有表证,又有肺证。如偏于表证,用银翘散,清热疏热、发散解表;偏于肺证,用桑菊饮,肃肺止咳。 偏于表证 银翘散主之。 风热,首当治热。治热的方式,一是疏散之,礼送出境;二是灭之,清热解毒。银花、连翘,清疏兼备;薄荷、牛蒡子,主疏;芦根、竹叶,主清。六药并用,清疏兼顾,以疏为主,管制热的问题。 以上六药,性皆辛凉。辛凉之药,因为有个“凉”字,发散解表之力较辛温之药照旧差一些。本证既偏于表证(发热重),单独六味辛凉之品不足以解表,是以用了荆芥、淡豆二味辛温之品,助透表之力。这是其与桑菊饮最大区别之所在。 辛散之药这样多,会不会伤津耗阴太过?不怕。前边清热的二味药可同期生津,芦根、竹叶是也。生津止渴,对症口之微渴。 咽痛,是风热感冒的标识之一。桔梗、薄荷,是诊治咽痛比较灵验的二味药。平时里,讲话讲多了,嗓子痛,吃点薄荷糖,可以缓解。桔梗更是治咽法宝。《伤寒论》有桔梗汤,便以桔梗为主药。 终末还有甘草。计十味。六味治热,二味生津止渴,二味辛温发散,二味利咽,诸症得解。 偏于肺证 桑菊饮主之。 如果风温初起之证要点不在表(发热不重),而在肺(咳为主证),方中自然无需辛温之口助力解表,而需加大肺证的用药。 治热疏清兼顾,以疏为主,桑叶、菊花、薄荷;清疏,连翘。利咽,薄荷、桔梗。生津止渴,芦根。 治肺,是本方不同之处。肺气不宣,以咳为主,须复原肺的正常宣降功能,以桔梗升,以杏仁降,一升一降,气机复原正常,咳喘自平。 治热四味,利咽二味,生津一味,治肺二味,使药一味。其中桔梗利咽宣肺,薄荷疏热利咽,身司二职,方顶用药计九味。 小结一下,风热感冒,如偏于表证,发热重,银翘散主之;如偏于肺证,以咳为主,桑菊饮主之。 情绪不灭 照旧有点不对的,风寒初缘故寒邪凝滞收引,也会有一过性的咽痛,但是口不渴、恶寒重、一两个小时后咽痛会灭亡或转为咽痒。 中医短文(三):外感风寒湿 内有蕴热前文讲了中风邪的表虚证,中寒邪的表实证。这篇比较复杂,连中四邪,其中三邪自外,外感风、寒、湿;一邪由内,里热。四邪都发,但外重里轻,依然是表证的界限,兼有里热之证。 湿、热的临床发扬 感了风寒,症状无外乎恶寒发热、无汗头痛。加了湿邪,就多了一个“肢体酸痛”的症状。酸痛的嗅觉,我常常有,与单纯的痛比拟,酸的滋味相通地不好受。伏案写稿或看书潜入,项背酸痛,如同吃了乌梅,牙都要酸倒了。酸的嗅觉,不象痛那般嘎嘣脆,痛则痛、不痛则不痛,而是一种模棱两头、说不清谈不解的滋味。这沥沥拉拉不好受的嗅觉,很容易让东谈主想起湿邪。湿邪粘腻,体魄干冷的东谈主,大便总以为拉不干净,就是这种粘乎乎、不利索的干冷作祟;容易挂盆(粘在马桶壁冲不干净),不象正常大便一冲即下。 是以,着凉之后,嗅觉体魄酸痛,诠释风寒之外,还中了湿邪。 里热,诠释这次不是单纯的外邪,体魄里面也有了问题,是表里都病,但外寒里热,不是表里同病。不过,本篇之证仍除外邪为主、表证为重;里热较轻,只发扬为口苦、微渴的轻症,不像壮热之下的心烦、口渴、咽痛、鼻干、目赤、大便燥结、小便短赤等一片热象。 九味羌活汤主之 此证仍以风寒湿为主证。如果有一味药,可同期治风、治寒、治湿,其德可以为君,作君药。 就药性而言,能同期治风、寒、湿三邪的,首推风药。风药发散,可祛风散寒;风性燥,可除湿。风可以除湿,家庭主妇们最有体会。洗完的一稔,如果今天有风,就干得快;天气静稳,晾些许天也没用,还会长霉。 风寒湿同期袭表,最容易引起关节炎、关节痛,中医称为“痹证”。痹者,闭也,由闭而痛。湿滞经络,气血不畅,欠亨则痛,况且是那种粘粘乎乎、想甩也甩不掉的酸痛。 是以,要成为本证的君药,必须不详散表寒、祛风湿、利关节、止痹痛。常见的风药,有荆芥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、川芎。在本证中,以羌活为君药,配以防风为臣,君臣一心,共治风寒湿三邪。 仅此不够,多功能的药,单一性能不如单一功能的药。羌活、防风,能者多劳,可治风、治寒、治湿,但杂而不精,不够专科。除湿燥湿,需要更为专科的除湿药,如茯苓、白术、苍术。这里选定的燥湿药,是苍术。湿邪去除,肢体酸痛可解。 头痛,是本证的典型症状,不成不以重药莽撞。不像前边的风寒表证,发汗解表即可指导管制。本证中的头痛,有少阴头痛、有阳明头痛、有少阳厥阴头痛、有太阳头痛。太阳头痛,属解表指导管制的界限,羌活、防风一用,就顺带管制了。其余四经之头痛,非专科治头痛之殊效药不可。少阴用细辛,阳明用白芷,少阳厥阴用川芎。小小的头痛,牵动五经,动用五药共治,东谈主小鬼大,在方中也算是个景象了。 里热奈何办?用清热药,生地、黄芩。 这就是九味羌活汤的方子。九味药。共治风寒湿二味,羌活、防风。燥湿专药一味,苍术。头痛专药三味,细辛、白芷、川芎。清热专药二味,生地、黄芩。还差一味,不消想,和事佬甘草。 此方治风寒,与前文风寒表证不同,不消麻黄、桂枝等发汗解表药,而以羌活、防风、川芎等风药,这是特性一。多了个湿邪,激勉肢体酸痛,这是特性二。多了个里热,激勉口苦、口渴,这是特性三。头痛作成了大著述,五经同治,五药并举,这是特性四。 中医短文(五十五):消食中医得病,无外乎两种情况。一种是浩气不虚,但外邪来犯,此为实证;另一种是莫得外邪,但浩气亏虚,此为虚证。 东谈主吃五谷杂粮,之是以患病,也有两种情况。一种是脾胃没问题,但饮食有问题,逾越东谈主体正常消化才略而食积内停,此为实证。另一种是饮食没问题,但脾胃有问题,不成消化正常的饮食量而食积内停,此为虚证。 对于第一种,主若是饮食不节的问题(暴食暴饮或饮食不洁)要吃点消食剂,在脾胃正常功能之外,增多一些消化的外力,以消为主。第二种,不是饮食的问题,而是脾胃的问题,自然要补益脾胃,使其复原正常功能。功能正常,则可以消化正常之饮食,以补为主。 食积胃脘 吃多了,消化不了,胃不成腐熟、脾不成运化,都堆在那儿,其扫尾就如同湿滞中焦、痰阻中焦一样。凡病理居品封闭中焦,都会产生封闭气机、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而吐逆、泄泻,胸膈痞闷、脘腹胀痛等症状。食品堆积,会忍不住打嗝,一种糜烂的气息(嗳腐);嗳酸(吞酸)。保和丸主之。 助消化者,山楂消肉积、神曲消酒食、莱菔子消谷面。东谈主之饮食,较难消化者,无外乎主食、肉、酒。此为治标。 调整脾胃,二陈汤主之,半夏陈皮茯苓。食滞中焦,会影响脾胃运行,水反为湿、谷反为滞。这个湿,正巧由二陈汤管制,但不消甘草,因为甘者中满,不适合本已食满为患的本证。二陈汤燥湿之外,半夏、茯苓还可和胃、平冲降逆,以治嗳腐、吞酸。陈皮理气,对质气滞中焦之胸膈痞闷、脘腹胀痛。 连翘清热,是因为饮食积滞、郁而化热。 食积干冷 吃撑了,立时吃保和丸,可以救急。如果食积多日,郁而化热,转为干冷。干冷封闭肠胃,有两种可能。一是封闭气机,腑气欠亨,大便秘结;二是干冷下注,泄泻下痢,痢疾。这种干冷痢疾,肛门灼热;气滞腹痛、里急后重、便脓血。枳实导滞丸主之。 大便失常,以大黄通腑泻下;枳实导滞、神曲消食,此三药管制固体的问题。黄芩黄连清热解毒、燥湿、止泻;泽泻利水,此三药管制液体的问题。茯苓白术健脾治本。 脾虚食积 脾胃陈腐,有脾胃气虚的基础见证,如疲惫乏力(莫得精神)、声低语微、面色萎白萎黄、大便溏薄、脉陈腐。健脾丸主之。 补气以四正人汤之东谈主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。加山药以润肺、补脾、固肾。此为治本。补而不滞,行气以木香、砂仁、陈皮。消食以神曲、山楂、麦芽,治标。肉豆蔻涩肠止泻,黄连燥湿。 久泻久痢 久泻久痢则下焦虚寒而转为虚寒泄泻。附子、干姜、桂枝(姜桂附)、蜀椒、细辛温阳;东谈主参、当归益气养血,治本。乌梅酸收,涩肠止泻,对质肠滑失禁;黄连、黄柏治痢之最,止泻。 中医短文(二十):热在气分温病派别的体系,卫、气、营、血。卫为气之浅层,卫之后方言气;营为血之浅层,营之后方言血。温邪轮回渐进,由表及里,这个渐进,体现在卫气营血,是先犯卫。热在卫,用解表剂。再入里,热在气分,用白虎汤、竹叶石膏汤;在营分,用清营汤;在血分,用犀角地黄汤。病势渐重,蕴结成毒,就必须清热解毒,轻者肿痛,重者疮疡,用黄连解毒汤、凉膈散、仙方糊口饮。 气分大热 热在气分,有几个特性。此时,表证已解,热已入里。热邪的性质,迫津外泄,故大汗;汗出伤津,故大口渴;热邪饱读励血脉,故脉洪大。加上大热,此为“阳明四大证”,气分大热,白虎汤主之。 君药石膏。石膏的特性,清热而生津,治耗阴伤津的热邪,可谓标本兼顾,再得当不过了。清热之外,石膏还有解肌透热的作用,其治热是清疏并用,以清为主。臣药知母,清热滋阴。但知母的问题,其性苦寒,容易伤胃。是以要用粳米、甘草和胃。粳米煎汤,就是米汤。米汤养胃,是生活的学问。 气阴两伤 热在气分,伤阴之外,容易伤气,从而出现气阴两伤的情情况。暑热天,大汗之后,如果出现没精神(神困乏力)、走两步就气急松懈(气短)的情况,这就是气虚了。可以在白虎汤之外,加入东谈主参补气,此即白虎汤加东谈主参。 热痹 如果夹湿,则是又一番景象。夹了湿邪,由于湿邪的特性,不会太热,烧不了太高,但湿阻气机而胸闷(痞),舌苔腻,汗出不畅(黏的),这都是湿邪的症状。湿温,加入苍术,此即白虎汤加苍术。亦可用于风痹、湿痹、寒痹、热痹诸痹证之热痹。 胃气不和 病到后期,会伤胃,竹叶石膏汤主之。病到后期,余热未清但热度依然不那么高,是以治热无须再用知母那般苦寒之药,改用竹叶,与石膏搭配。竹,是文东谈主们心爱的植物,尤其夏季,窗外一丛竹,凉意自生。这凉意,是发生内心的。竹叶清心,医理也这样认为。 不消知母的另一个原因,是胃依然伤了,不胜再以苦寒之知母。 热邪犯胃,则气逆欲呕,要用半夏。半夏、麦冬,又是一双搭配。胃气本已伤于热邪,而半夏偏温,须以麦冬制约其温燥之性,存其和胃降逆之用。反过来,麦冬益阴,要想作念到滋而不腻,又须以半夏制约之。相辅相成,是这一配伍的特色。 病程既久,气阴两伤是幸免不了的了。故以东谈主参益气,麦冬益阴。佐之以粳米、甘草,益气生津和胃。 中医短文(十一):阑尾炎的古方家中老东谈主对中医的评价,养生可以,救不了急,并常以急性阑尾炎为例。其实,中医恰恰有个古方,诊治急性阑尾炎的名方,叫大黄牡丹汤。不知怎的,我第一次听到此方,一下想起来的是《少林寺》的好意思仙女,立在牡丹丛中,冲辽远的狗喊:“大黄,快过来”。 干冷气血互结 中医称阑尾炎为肠痈。肠谈欠亨为痈,欠亨则痛,故右下腹痛,拒按。右下腹痛,何故就可判断是肠?因为小便莫得问题,小便自调,诠释不是肾或膀胱的问题,而是肠谈的问题。发于大小肠交壤之阑门者,阑尾炎也。 何由而起?干冷与气血互结为痈,有气滞、血瘀、湿阻三个问题。痈之初起,红肿难堪,如在体表,就是肿痛。肠痈在里,初起的时候就是个肿块,是实证,故拒按。严重的时候,糜烂血肉而脓出。这脓,是肠痈的病理居品,系痰、瘀互结。水湿内停,蕴蓄为痰;气血不畅,积滞成瘀。这脓的根源,有湿、有热、有气、有血,集痈之大成。 是以,如果系肠痈初起,治起来,一要除湿,用冬瓜子;二要治热,以大黄、芒硝以泻代清,又有丹皮凉血;三要活血化瘀消肿,丹皮、桃仁责无旁贷,冲屎的大黄亦有逐瘀之功;四要治痰,桃仁化痰。用此五味药,湿去、热解、瘀除、痰化,干冷气血的死结洞开,肿块自消,起死回生。 如果热毒甚,发高烧,须顺利清热解毒,则金银花、蒲公英、败酱草;如果肚子胀得犀利,可加行气之药,元胡、青皮、川楝子、香附,以通腑气;血瘀重,丹皮、桃仁应付不了,再加赤芍、乳香、没药,以增活血化瘀之力。痈成脓出,则须加大排脓力度,加薏苡仁。 水热结胸 有的病,是误治酿成的,系东谈主为,医者之荒谬。比如,诸症最先解表,表证未解而以下法,容易导致外邪内陷,最常见的是太阳病误治,热邪内陷,与体内水饮搏结于胸膈,水热互结而成大结胸证。 此证位置是个症结。大承气汤证,燥屎在肠,热实互结的“实”在肠;在肠者,纯为糟粕。大结胸证,其“实”在胃。胃中之物,水谷也,清浊未分。是以,这种水热互结不成象燥屎那样一推了之,而必须最先破饮,将水热互结的死结洞开。不详峻逐水饮者,甘遂也,故为君药。再以大黄、芒硝泻热攻下。三药药性药力单一,均为峻下猛药,力不可挡,故名“大陷胸汤”。大者,言其力也。 此证在胸,心下痛,拒按。严重者,心下至少腹满痛,手不可近。 至此,热结之证具矣。有热实互结,承气汤主之;干冷气血互结,大黄牡丹汤主之;水热互结于胸腹之间,大陷胸汤主之。 中医短文(三十三):补血血是奈何来的?气、血、津液奈何来的?源于先天、后天。先天在肾,后天在脾肺。脾的作用,运化水谷精微,升其中之清阳,与肺摄入的天阳之气合为后天之气。是以,清阳+天阳=气。食品中的水分,经脾胃运化,升其中之清阳,由肺通调,或入于血脉,与营合为血液;或不入,充斥于脉外而为津液。 先天的作用呢?先天在骨髓。水谷精微,通过全身经络,内渗透于骨空(骨髓),卑鄙于阴股(肾),在此与先天搀杂。终末,得命门之火,“奉火葬赤”,羽化羽化,变成东谈主体稀疏的血液。 全身五脏,肾脾肺为生血之源,肾主先天、脾肺主后天,共同完成生血之大业;肝不生血,它的作用是调节血量,如同水库;心不生血,它的作用是Command & Control,是血液运行的司令部。补血,主要靠生血之肾脾肺。血虚,则主要体现为心血不足、肝血不足。肝血不足,不成上荣头面,则头昏脑闷、视物昏花、面色无华、唇淡;肝主筋,其华在爪,肝血不足则甲枯。 补血之法,有顺利,有蜿蜒。顺利补血,如当归、白芍。蜿蜒补血,是先补气。气为血之帅,可生血、可行血、可摄 血。益气则生血,是弧线救国的真谛真谛。 蜿蜒补血的另一法,是补精。精血互转,肝肾同源,是以,补精即是补血。 补血须活血化瘀,这与“补气须行气”的真谛真谛是一样的。血虚如同江河水枯、泥沙淤积,因虚致瘀。欲生新血,必除血瘀;血瘀不除,新血不生。 血虚而血滞,血滞则欠亨,欠亨则痛。是以,血虚还会出现难堪的情况,比如痛经。 基础方 正如四正人汤为补气第一方,四物汤为补血第一方。四味药,熟地、白芍、当归、川芎。这四味药,每味都有一番认真,算个东谈主物,不可与别味药合并同类,都有单拎出来说个究竟的价值。况且,凭证病情不同,每种药都可以自强门户、凸显为君药,均具储君的潜质。这四味个性显着、特立独行、一不留意即可为君的药,称之四物。如同中国古代称“四大好意思女”、“四大才子”、“四少”一类,都不是白给的。 证为血虚,则生血者为君。四味药的排序,熟地、白芍在前,血中之血药;当归、川芎在后,血中之气药。熟地入肝养血(顺利补血),入肾填精补髓(蜿蜒补血);白芍入肝养血。 证为血瘀,则活血化瘀者为君,排序要变。川芎、当归在前,白芍、熟地在后。川芎行气活血化瘀,当归活血养血,就活血而言,川芎之力大于当归。白芍与熟地比拟,养血之外兼可活血,是以排行在熟地之前。如果血瘀的情况较重,可再加入桃仁、红花而成桃红四物汤。这里,川芎、当归、桃仁、红花,活血化瘀四大金刚。再把当归用归尾、白芍换赤芍,破血之力更增。再把熟地换为生地,清热凉血。 证为月事不调,则当归为君。当归为妇科圣药,既能活血,又能养血,兼具两大功能,是谓和血,这是它为君的成本。月事不调,或因血虚,或因血瘀。血虚,则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川芎;血瘀,则川芎、赤芍、熟地。 如果痛经,则白芍为君,以其缓急止痛之特长,为君。 血虚阳浮发热 气摄血、血载气。如果血虚,则气无所附而浮于外,呈现发热的症状,医家称血虚阳浮发热。 当归补血汤主之。其实仅两味药,当归活血养生,治血虚之本;黄芪固摄浮阳,治标。固摄之用,黄芪一定要用多量;用于补气,则极少,如底下的归脾汤。 血虚的原因,可以是久病,阴血损耗;可以是产后大出血;可以是月事过多。这些情况下,都有可能出现发热。这时候的发热,类似阳明证,发热、汗出、口渴、脉洪大。区别在于,口渴不饮冷,想喝温热的;脉洪而虚,按之无力。发热的进度一般也不高。 脾虚血虚 性情虚+血虚,气血双虚。性情虚,基础见证为食少便溏、疲惫乏力、面色萎白。性情虚,一则生血不足而血虚,血不养心。心体失养则心悸怔忡,心神失养则精神隐约、失眠忘记。 二则脾不统血,以气虚、气不摄血之故。故有便血、尿血、月事过多、崩漏。 诸种症状,皆归于性情虚损,当以补气为要。心血虚,要补性情。益气生血、补脾养心,典型的弧线救国。 补气,四正人汤的基础底细。东谈主参、白术、茯苓,再加入黄芪。黄芪在此,补气为主,固摄为辅。 补气治本,补血治标,当归、龙眼肉养血。标之次,养快慰神。龙眼肉养心,酸枣仁、远志安神。 补气必行气,补血必活血。活血者,已有当归。行气者,木香。木香行气止痛,以血虚而血滞而欠亨而痛故也。 气血双虚,故以生姜、大枣统一气血。甘草,益气健脾养血。 中医短文(五):外感风寒 内有气滞气机的升、降、出、入,是东谈主体正常运行的基础。性情当升、胃气当降,这是一双。心气下、肾气上,心肾相交,水火既济,这是一双。肝气升、肺气降,这是第三对。该升的要升,该降的要降,不成反过来,不然就会出问题。 比如,胃气以降为顺,以气降浊,浊阴出下窍;如果不降反升,是谓反胃,胃气上逆而恶心吐逆、呃嗳嗳酸。性情当升,以气升清,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。如不升反降,清阳不得升,则清窍失养、面色萎黄;升降失司,清浊交混,脘腹胀满,大便溏稀;升举无力,脱肛下垂。脾升胃降,相辅相成,共同完成消化、诱骗的功能。 肝气当升、肺气当降,亦然一双阴私的均衡。由于肚气的将军“性情”,容易升过了头,就会对肺气正常肃降形成干扰,使肺气上逆,导致咳嗽,称为风咳。 心气降、肾气升。心法天,肾象地。天地交合,方生万物。东谈主体正常的运行,也需要心肾相交,水火既济。罢了这一切,必须通过心气降、肾气升,在东谈主体内形成一个“交泰既济”、生生不竭的小天地。 这三对,都是气机升降的问题。运行正常,是谓气机调畅;运行失常,是谓气机不畅。气机不畅,此谓气滞,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。而本证之是以不同,就在于外感风寒之外,多了这样一个“气滞”的问题。 气滞的根源在肝。肝是东谈主体气机的开关。肝气郁,则东谈主体气滞,则血瘀;气血不畅,则百病生。肝郁气滞的东谈主,如果外感风寒,在风寒表证之外,会有胸脘痞闷之感,以为胸口堵得慌、闷或像压了块石头,这是典证的气滞。 肝气郁滞,一般会影响到脾胃,引起消化系统的芜杂。如果把肝比作念树木,它的天性喜条达,是要往上长的。如果受抑,肝气郁滞,只能横着长,此所谓“肝木横逆”。横着长,最容易侵犯的就是脾,所谓“肝木横逆克脾土”。东谈主的心情不好,胃口就不好,消化招揽都受影响。因此,本证气滞之症状,在胸脘痞闷之外,还有“不想饮食”。 香苏散主之 外感风寒,内有气滞。是以,诊治上既要治“寒”,又是治“滞”。 治寒,是很有认的确,有刚有柔或刚柔兼济。麻黄、桂枝刚猛峻烈,体魄基础底细好的东谈主用,是可以的,用在《红楼梦》里晴雯这样柔弱的女子身上,就是虎狼之药了,是会被宝玉骂的。是以,对于体虚、表证又轻者,比较稳妥的是紫苏叶,发散风寒。如果表证再重一丝,可以用荆芥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,增强发散之力。被逼无奈,才请出麻、桂。 女东谈主最怕怀胎期着凉感冒,断断不敢用麻黄桂枝一类的。这种情形,用香苏散是比较安全的。苏叶发散力轻,又可安胎。 诊治气滞,须用行气之药。紫苏叶、陈皮皆有理气之功,但首推香附。香附是“气病之总司”,与郁金、玫瑰花并称“情志不遂郁三药”,顺利作用于肝,开郁行气,从根子上管制气滞的问题。 事实上,气滞之外,此证还夹了点湿,是风寒夹湿之证。胸脘痞闷,饮食不想,是气郁+湿滞的症状。是以,方顶用陈皮,除理气健脾外,还可燥湿。 小结一下,本证不同之处,在于多了一个气滞。气滞源于肝气不舒(心情不好);心情不好,又影响脾胃,形成临床常见的胃肠型感冒。以苏叶散寒、以香附行气、以陈皮燥湿健脾,标本兼治。 中医短文(四十三):气逆气滞在肝在脾,气逆在肺在胃。肺气逆则哮喘咳嗽,当降气平喘、化痰止咳;胃气逆则嗳气、呃逆、吐逆,当和胃降逆止呕。 上实下虚、寒痰壅盛 苏子降气汤主之。 痰有三种情况。一是受寒(内寒or/and外寒),津液不化(不成温化),凝华为湿为痰;二是气滞,津液不布(不成输布),凝华为湿为痰;三是热邪灼津为痰。 外邪犯表,肺失宣降,则气滞而津液不布为痰;肾阳不足,则津液不化为痰。合而致痰涎壅盛,故咳嗽、气短、痰多;痰白清稀;胸隔满闷。此为上实。 下虚,指肾阳不足,肾不纳气,故呼多吸少;气化失司,水湿内停,故浮肿;肾精不足、肾气虚,故腰疼腿弱。 外寒内饮,表里同病,表里相引,引动不居,看似小青龙汤证。区别在于,小青龙汤证表里俱重,而此证表证很轻。故解表只用生姜、苏叶,而效能于肺气不宣和阳虚内寒。 肺气不宣,以苏子、厚朴降气平喘,苏子、半夏祛痰止咳,陈皮行气燥湿化痰止咳。阳虚内寒,以肉桂温肾阳。内寒招致外寒,以生姜、苏叶散寒。气病及血,肺病及心,以当归养血活血,以肉桂温通血脉。肉桂温肾纳气,对症呼多吸少。生姜、大枣内调气血、脾胃,外和营卫。生姜、半夏配伍,制半夏之毒性。甘草国老,镇守核心,统一诸药,安逸气机轮回之症结脾胃。 寒邪束表、痰郁化火、热痰壅盛 苏子降气汤证,主治寒痰,痰白清稀。 热痰,色黄、稠密。又分两种情况。一是邪热入里,煎灼津液,真金不怕火液为痰。这种热痰量少、不易咳出。二是寒邪束表,肺气闭郁;素体痰湿(患有“老慢支”-老年慢性支气管炎),痰郁化火。这种热痰量多,亦是一种痰涎壅盛。只不过此痰为热、彼痰为寒。定喘汤主之。 根源在于寒邪束表,恶寒,非麻黄莫属。如果表寒重,则生麻黄以发散;表寒轻,则炙麻黄以宣肺。不论生炙,皆配伍以白果。白果性涩,敛肺润肺。麻黄白果,一散一敛(生麻黄)或一宣一敛(炙麻黄),以防太过。 苏子、杏仁降肺,与麻黄配伍,一降一宣。半夏、冬花化痰止咳。 黄芩清肺热、桑白皮泻肺火。桑白皮兼能敛肺润肺,如白果。甘草统一诸药。 胃虚有痰 汗、吐、下三法太过,伤了胃气,有两个后果。一是脾胃失运,湿聚成痰,痰阻气滞,心下痞硬(不一定疼)。硬,诠释是有形之邪,痰也。此痰非彼痰,水湿内停,非咳唾之痰。二是胃气上逆而嗳气、呃逆、吐逆。旋覆代赭汤主之。 诸花皆升,旋覆独降。旋覆花降气,代赭石和胃降逆,半夏、生姜和胃降逆止呕。东谈主参益气健脾,摒除痰源。大枣、生姜调气血脾胃、和营卫。甘草统一诸药。 胃虚有热 橘皮竹茹汤主之。 此亦胃气陈腐,但无有形之痰,仅因胃热,胃气上逆而干呕、呃逆。是以是干呕、呃逆,因为无“物”可吐,故干呕。胃热,故口干、舌红、脉数。 清胃热以竹茹,胆胃互犯,亦清胆热。橘皮理气和胃、生姜降逆止呕。东谈主参、甘草益气健脾,生姜大枣统一脾胃。 中医短文(四十三):气逆气滞在肝在脾,气逆在肺在胃。肺气逆则哮喘咳嗽,当降气平喘、化痰止咳;胃气逆则嗳气、呃逆、吐逆,当和胃降逆止呕。 上实下虚、寒痰壅盛 苏子降气汤主之。 痰有三种情况。一是受寒(内寒or/and外寒),津液不化(不成温化),凝华为湿为痰;二是气滞,津液不布(不成输布),凝华为湿为痰;三是热邪灼津为痰。 外邪犯表,肺失宣降,则气滞而津液不布为痰;肾阳不足,则津液不化为痰。合而致痰涎壅盛,故咳嗽、气短、痰多;痰白清稀;胸隔满闷。此为上实。 下虚,指肾阳不足,肾不纳气,故呼多吸少;气化失司,水湿内停,故浮肿;肾精不足、肾气虚,故腰疼腿弱。 外寒内饮,表里同病,表里相引,引动不居,看似小青龙汤证。区别在于,小青龙汤证表里俱重,而此证表证很轻。故解表只用生姜、苏叶,而效能于肺气不宣和阳虚内寒。 肺气不宣,以苏子、厚朴降气平喘,苏子、半夏祛痰止咳,陈皮行气燥湿化痰止咳。阳虚内寒,以肉桂温肾阳。内寒招致外寒,以生姜、苏叶散寒。气病及血,肺病及心,以当归养血活血,以肉桂温通血脉。肉桂温肾纳气,对症呼多吸少。生姜、大枣内调气血、脾胃,外和营卫。生姜、半夏配伍,制半夏之毒性。甘草国老,镇守核心,统一诸药,安逸气机轮回之症结脾胃。 寒邪束表、痰郁化火、热痰壅盛 苏子降气汤证,主治寒痰,痰白清稀。 热痰,色黄、稠密。又分两种情况。一是邪热入里,煎灼津液,真金不怕火液为痰。这种热痰量少、不易咳出。二是寒邪束表,肺气闭郁;素体痰湿(患有“老慢支”-老年慢性支气管炎),痰郁化火。这种热痰量多,亦是一种痰涎壅盛。只不过此痰为热、彼痰为寒。定喘汤主之。 根源在于寒邪束表,恶寒,非麻黄莫属。如果表寒重,则生麻黄以发散;表寒轻,则炙麻黄以宣肺。不论生炙,皆配伍以白果。白果性涩,敛肺润肺。麻黄白果,一散一敛(生麻黄)或一宣一敛(炙麻黄),以防太过。 苏子、杏仁降肺,与麻黄配伍,一降一宣。半夏、冬花化痰止咳。 黄芩清肺热、桑白皮泻肺火。桑白皮兼能敛肺润肺,如白果。甘草统一诸药。 胃虚有痰 汗、吐、下三法太过,伤了胃气,有两个后果。一是脾胃失运,湿聚成痰,痰阻气滞,心下痞硬(不一定疼)。硬,诠释是有形之邪,痰也。此痰非彼痰,水湿内停,非咳唾之痰。二是胃气上逆而嗳气、呃逆、吐逆。旋覆代赭汤主之。 诸花皆升,旋覆独降。旋覆花降气,代赭石和胃降逆,半夏、生姜和胃降逆止呕。东谈主参益气健脾,摒除痰源。大枣、生姜调气血脾胃、和营卫。甘草统一诸药。 胃虚有热 橘皮竹茹汤主之。 此亦胃气陈腐,但无有形之痰,仅因胃热,胃气上逆而干呕、呃逆。是以是干呕、呃逆,因为无“物”可吐,故干呕。胃热,故口干、舌红、脉数。 清胃热以竹茹,胆胃互犯,亦清胆热。橘皮理气和胃、生姜降逆止呕。东谈主参、甘草益气健脾,生姜大枣统一脾胃。 中医短文(三十六):补阳肾阳虚,最先要判断虚的进度。阳气不足,助阳;阳气虚,壮阳;阳气衰,回阳救逆。不同进度的阳虚,用的药力有大有小。助阳,桂枝可也;壮阳,则需要大剂量附子,桂枝改肉桂,用肉苁蓉、巴戟天、淫羊藿等壮阳之药。而回阳救逆,死活已垂于一线,则需要东谈主参、附子,挽狂澜于既倒。不分进度轻重而妄用壮阳,不知“少火不悦、壮烟火气”的真谛真谛,可能瞒上欺下。 从症状上看,最先,肾阳虚有肾精不足的基础见证,如腰膝酸软、腰痛脚弱。其次,由于阳虚,故畏寒,下半身怕冷;生殖系统病变,阳萎遗精、不孕不育;肾阳虚导致脾阳虚而泄泻,可致完谷不化、下利清谷;肾阳不足,不成温化津液,故有水液代谢困难,出现水肿、面色暗中等“水证”,消渴。 正如肾阴不足则肾精不足一样,肾阳不足则肾气不足。肾气者,阳加于阴,肾阳气化蒸腾肾阴而为肾气。肾阳不足,则肾气不足。肾司二便,以肾气司关门开合,合而不开,小便不利,开而不对,小便反多;以肾阳气化蒸腾水液。肾气、肾阳共同作用,小便才能正常。 肾阳不足 肾气丸主之。此方,根在肾阳,见证肾气,丸者缓,可久服。六味地黄,补阴的基础底细,加上附子、桂枝。阳虚畏寒,此寒为内寒,故以附子温阳、祛里寒;桂枝一则温通经络,二则助阳化气。既为助阳,附子、桂枝量少,是“少火壮气”的真谛真谛。 肾气丸主证,是水液困难,津液不成温化。这有两种可能。一是津不化气上承,是以老是口渴;喝了好多水,却又不成气化生津,顺利从下而出,是以小便反多。是谓消渴。二是水泛于上,面色暗中,或黑斑,或面色暗黑。 命门火衰 阳不化气,是肾气丸的主治;命门火衰,是右归丸的主治。从进度上,肾气丸阳虚进度轻,以阳不化气为主证。比拟之下,右归丸阳虚进度重。命门之火,肾阳也。到了衰的进度,阳虚的诸多症状加重。畏寒肢冷;阳萎遗精、阳衰无子;火(命门之火)不生土,脾阳虚进度加重,完谷不化、下利清谷;肾气衰,不成固摄,小便自遗。一个东谈主,阳衰到了这个地步,依然莫得时期探究补泻均衡,只能峻补,纯补不泻。 在肾气丸的基础上,减去三味泻药,桂枝改肉桂。加入莬丝子(填精补髓)、枸杞(养血填精补髓)、当归(和血)、杜仲(强腰膝、壮筋骨)。不够,再以血肉多情之鹿胶(精血同补)。 中医短文(十九):新冠肺炎之因事为制中医有两句话。一曰: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;一曰:“冬伤于寒,春必温病”。不经事,清醒不深;经历了SARS、新冠,才知谈春天温病多发,而根源多在于冬天救助得不当,该藏的时候乱动,冬不藏精,未能扶正;该御寒的时候耍单,冬伤于寒,未能避邪。冬天对体魄作念的事,体魄那时莫得反应,但是,病的种子依然播下了,只待春天发作而为温病。 是以,冬至事后,一阳生,天地间稚阳气动,万物复苏之机,温病开动发作。浩气已伤、邪气伏内的东谈主,纷繁中招。这个病根,是冬天埋下的,是谓“伏邪”,敌东谈主的伏兵,清早安排下的。 莫得伏邪,在冬天救助得当,遇到外邪,也会患病,是谓“新感”。新感与伏邪的病势变化是不同的。新感得病,一般遵守由表入里、由浅而深、由轻而重,是渐进的,有一定的病程。而有伏邪者,由于外感、伏邪表里呼应,故发病急、传变快、病程短。温病的特性,一般如斯。 是以,相通的春天,相通得病,各东谈主的病情是不同的,或新感而递次渐进,或伏邪而突变危境。从自身找原因,一是看浩气是否充盈,也就是免疫力、体魄相背力的情况;二是反想体魄是否有伏邪而不知。有伏邪者,外感引动伏邪,属易感东谈主群,病情也比新感者重,此即所谓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;冬伤于寒,春必温病”。 温邪上受,最先犯肺,逆传心包。这是叶天士的论断,大体上勾画出温病的传变路径和病势传变标的。这次新冠肺炎,卫健委的诊治决策里,分出初期、中期、重症期。初期,恶寒,发热或无热,系表证,邪在表,病在太阳。中期,身热不退或寒热来回,邪已由表入里,病在少阳、阳明。到了危重阶段,热陷心包,神昏谵语;气阴两伤,浩气欲脱,不成固摄,汗出不啻;心肺衰退,则心主血脉失司、不成温煦而作为厥冷,肺主呼吸失司而气短、气促。 国度中医药管制局建议的清肺排毒汤,是一个详尽性的方子,对症诊治有五个要点,一是治湿,二是治热,三是治咳喘,四是治痰,五是治秽浊。具体到各个地点,医者施治当因东谈主因时因地而制宜。卫健委的第五版诊治决策里,凭证肺炎初期、中期、重症期和复原期的不同,因“时”制宜,分别提议了不同的方子,作为医者施治的基础方,医者可随证加减,不必过于拘泥。 初期,邪犹在表,病在太阳,故重解表,用麻黄、羌活、生姜。中期,邪已入里化热,病在少阳、阳明,故重治热,用石膏解肌透热、清热,大黄泻热。这是因事为制、在选药上的区别。 但不论初期、中期,都是疾病发缓期,仍有时期来治本。新冠肺炎,以湿为本。是以,初期也好、中期也罢,除湿之药是断断少不了的,而湿与气、痰又互为因果,湿聚成痰、湿阻气机、气滞湿阻。是以,治湿的决策是行气、化痰、除湿一体。初期除湿,有苍术燥湿、陈皮理气燥湿、藿香芳化;中期除湿,仍用苍术燥湿,瓜蒌、葶苈子、桃仁、杏仁化痰,麻黄杏仁宣降理气。 初期、中期的诊治决策,都有达原饮的影子。达原饮症结三药,以槟榔治瘴气,以草果治“伏邪”,以厚朴治戾气。初期的方子,三药具足;中期的方子,仍留用槟榔、草果。 可以看出,在医者犹可为的肺炎初期、中期,由于病邪入侵进度的不同,医者施治应有所区别。初期,邪在表,重在解表;中期,邪入里化热,重在治热。不变的是,行气化痰祛湿的“治湿”之法一以贯之,治瘴治戾治伏邪的达原饮一以贯之。 这是不急的时候,治标治本都可以自由。但温病的特性,发病急、传变快,攸忽之间,危重骤至。急则治其标,就顾不上除湿、达原一类的了,中西医各式本事该上则上,总以“回阳救逆”为要。中医回阳救逆、救命的药物,一则东谈主参,二则附子,三则茱萸。成药则有苏合香丸治痰迷心窍、安宫牛黄丸治热陷心包。 东谈主救回来,往往元气大伤,肺脾两虚。补虚,是中医的拿手。因为气虚为主,有补气第一要药四正人汤,具体到肺、脾,再加二陈(半夏、陈皮)成六正人汤,再加香砂成香砂六正人汤。卫健委建议的方子里,以藿香替代木香,以生黄芪加强党参,但基础底细依然是香砂六正人。 卫健委的第五版决策,是给总计医者的参考。因东谈主因时因地,是医者施治的准则,故不可以拘泥。表在邪,则解表;入里化热,则透、清、泻热;湿邪为本,则行气化痰祛湿;阳明腑实,则承气汤,润肠通便;少阳症,则小柴胡汤。 中医短文(十三):便秘不论是热实互结、干冷气血互结、水热互结,照旧寒积里实、阳虚冷积,都有不同进度便秘的症状。本篇新添两种便秘:脾出了问题,则脾约便秘;肾出了问题,则肾虚便秘。脾肾出问题,都会影响津液输布。肠谈如果得不到弥散的津液濡养,则肠燥而便秘。 脾约证 脾约便秘的根源,在于肠胃燥热,脾受影响,津液不得正常输布,但输膀胱。津液都跑到膀胱去了,是以小便频数;肠谈失润,大便秘结。一边是火焰,一边是海洋。 脾主运化,是个转运站,升清阳,降浊阴。东谈主喝的水、食品中的水,先投入胃。胃腐熟水谷,精微上传于脾,浊阴(糟粕)下输于肠。上传于脾的津液,再上传于肺。肺的作用是通调水谈,将津液输布全身;不要的部分下输膀胱。津液在体内的循行路径,是“胃-脾-肺-膀胱”,胃为最先,膀胱为尽头。在这个循行途中,津液得以输布全身,唯有残余的废水投入膀胱。 用数字话语。用一个不得当的量化,好比10升水投入胃,5升变为精微上传于脾,另5升不要的糟粕下输于肠。上传于脾的5升精微,再上传于肺,其中4升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,一部分也投入肠谈,润肠通便;剩下1升不要的,通过肺通调好的水谈,下输膀胱。 这一历程,脾是症结。如果肠胃燥热,最受影响的是脾。脾约,本该正常输布全身的津液,都跑到膀胱去了。扫尾,膀胱尿量大增,肠谈却得不到正常的濡养,则小便数、大便硬。 奈何治?脾约不是脾虚,本身莫得问题,只因热邪制约。去了热邪,脾约自解。治热的想路,因有便秘之实,故以泻代清。以大黄、枳实、厚朴的小承气汤,通便泻热。 光有小承气汤不够,排便依然困难。是否要用大承气汤,加大攻下力度呢?不可以。大承气汤,攻的是燥屎本身。本证的问题,不是屎燥,而是肠谈太燥。是以要以润下为主,用麻子仁,质润多脂,起润滑油的作用;杏仁,下气润肠;芍药,养阴生血,以滋“润源”;白蜜,润肠。 此证名曰脾约证,却无一味药入脾,以脾约而不虚之故,故效能于解脾之约。以小承气汤治热、治实,以润下药柔润肠谈,一润一下,从外围管制问题。 此证源于肠胃燥热,但燥热进度相对较轻,故津液输布自然失常,但仍有一部分得入膀胱。如果燥热进度严重,不仅肠谈失润,小便也没了水源,而呈大便秘结、小便短赤之燥甚之象。 肾虚便秘 脾约不是脾虚。是以,脾约便秘仍是实证。这里的肾虚便秘,却是由于肾精不足而导致的实着实在的虚证。 咱们常常说的肾虚,施行上是肾精不足。肾精、肾阳、肾阴、肾气四个想法怎么清醒?大体上,肾精是磨蹭未开之本初,元阴元阳寓于其中。肾阳蒸腾气化肾阴而得肾气。基本上是这个关系。肾无实证(实证在膀胱),肾阳、肾阴都唯有虚的问题。不论肾阳虚照旧肾阴虚,都会导致肾气虚。而不论肾阳虚、肾阴虚照旧肾气虚,都叫肾精虚。是以,庸俗就用肾虚好了,不消分得那么了了。 肾司二便。肾阳不足,则津液不布,肠谈失润,大便秘结;则气化不利,小便清长或频数。从症状上,类似于脾约之实证,实为虚证,因其非受制于外,而是肾虚于内。肾虚的标识,即是腰膝酸软、腰痛脚弱。是以如斯,是因为肾精生髓养骨充脑,肾精不足,下半身自然疲软。 切中要害,治本先肾。补肾者,肉苁蓉也。作为补药,其性温顺,非大热大补之药,有“自由”之意;牛膝补肝肾、强筋骨;泽泻泻肾浊。此三药,治肾之虚。 润下以当归,当归润肠。再以升麻、枳壳,一升一降,调畅气机。气机畅、肠谈润,再沉的大便也会消弱而下。 还有一双升降,升麻、泽泻一升一降,与枳壳只能下气不同,泽泻却可以利水渗湿,降下实着实在的东西。升麻、泽泻的搭配,是通便的搭档。 肾虚三药,润下一药,升降两对以调气机,治肾虚便秘,无一攻下之峻药。补虚以治本,润肠调气以治标,弧线攻下,润也。 中医短文(二十七):清虚热此虚热非彼虚热。一般的虚热,指阴虚而致阳亢,所谓阴虚火旺之虚热。此虚热,乃指温病后期,邪热不甚,但邪伏阴分。就好比敌东谈主东谈主数未几,但却深入自身里面,为患亦不可小觑。这种伏于阴分的热,力量有限(不甚),不如温病初期。从这个真谛上,这种热仍是实热,只不过比拟初期的实热,有些“虚”,故曰虚热。此虚热,非彼虚热,言此也。 邪伏阴分,一个凸起的体征是暮热早凉、热退无汗。这与热在营分、身热夜甚是一个真谛真谛,阳气晚上入里,碰到邪热,正邪相抗而热甚;白昼,阳气出表,正邪脱离战斗而热退。 何故无汗?一般情况下,浩气存内,逐邪外出,汗出而解。现在倒过来,邪存于内,阳气出表,自然无汗。此无汗,与表实证寒邪束表之无汗,不是一个无汗。此无汗非彼无汗也。 青蒿鳖甲汤 温病后期,病程已长,阴液已伤,总以养阴为要。鳖甲滋阴,又善清伏阴之热,故为君。青蒿清透兼顾,虽为阳分之分,得鳖甲力而入阴分;鳖甲为阴分药,得青蒿助而入阳分。鳖甲、青蒿,滋阴清热,共为君药。 臣药生地、知母,清热养阴。佐药丹皮,既辛凉透热,又活血散瘀,一片凉药之中,起到“凉而不瘀”的作用。 当归六黄汤 何谓六黄?黄芩、黄连、黄柏、生地黄、熟地黄、黄芪,六黄。 病机比较复杂,症状上盗汗、自汗兼具,孰先孰后,孰因孰果?一般认为,先有实热,迫津外泄为汗;汗为心之液,病程日久则阴伤,阴虚而火旺,迫津外泄而盗汗。盗汗日久、气随汗泄,表卫不固,故自汗。盗汗自汗,周而复始,生生世世,无尽尽也。 黄芪益气固表,治自汗。生地、熟地、当归滋阴养血,补阴虚、治盗汗。三黄清热。 中医短文(十五):半表半里邪在表,可散之;邪在里,可下之。半表半里,就有点难了,汗法、吐法、下法皆难竟全功,甚至可能外邪内陷,开门缉盗。少阳,就有这半表半里的无语。邪在少阳,不内不过,散下两难,当以妥协剂主之。伤寒少阳,则妥协少阳。 外邪一般先攻太阳。如果浩气不虚,则正邪相抗于表,故恶寒发热,此为表证。如果浩气受损,所谓“血弱气尽”,第一谈防地残缺,则外邪入里。由于浩气受损有限,外邪入里较浅,处半表半里之间,此少阳位。在这个位置,正邪拉锯,正欲祛邪出其表,邪欲克正入其里。正邪激战酣,则发热;正退邪进,则畏寒。是以,有乍寒乍热的嗅觉,此所谓寒热来回,少阳病第一症候。 手少阳,三焦也;足太阳,胆也。胆多热证。体内凡是热起,必先胆热。胆热易上炎,循行之处,如胸胁,都呈热象,如胸胁苦满、口苦、咽干、眼花。胆热易犯胃,胃结怨降,则喜呕。热扰心神,则心烦。所谓“少阳七症”,寒热来回、胸胁苦满、心烦喜呕、沉默不欲饮食、口苦、咽干、眼花也。脉弦。弦者,病在少阳。 邪居少阳 小柴胡汤主之。 小柴胡汤,柴胡为君药,用量又重,故名小柴胡汤。柴胡走表透热,散少阳之表邪;黄芩入里清热,清少阳之里热。柴胡、黄芩并用,少阳半表之热、半里之热通治,最能体现妥协剂的精神。半表半里,既非表证兼里证,又非里证兼表证,毫不刻意凸起一方,才是半表半里应有之义。 喜呕,治以半夏、生姜。半夏有毒,被称为“婆婆菜”。如媳妇受不了婆婆的啰嗦,在她碗里加点半夏,婆婆就会舒服一会,因为嗓子会哑。解药也简便,给她服块生姜,嗓子就复原正常,可以连接啰嗦。如果半夏、生姜并用,或只用姜半夏,则为呕家要药。 邪居少阳,由表及里,诠释浩气已虚,须以补法,用东谈主参、大枣益气养胃,扶正黜邪、养正御邪。 终末一味药,炙甘草,佐使之药。佐者,佐东谈主参、大枣也。 老中医给我治血压的方子,就是两张基础方。一为知柏地黄,治阴虚火旺,黄柏、知母、生地、山萸、山药、茯苓、泽泻、丹皮。另一个就是小柴胡汤,柴胡、黄芩、半夏、太子参、甘草。 少阳阳明合病 有小就有大。有小柴胡汤,必有大柴胡汤。大柴胡汤证,是在邪居少阳之外,多了个阳明腑实,系少阳阳明合病。 阳明腑实,根子是热实互结于肠。邪居少阳,本就因胆热犯胃而喜呕。现在热实互结于肠,腑气欠亨加了个更字,由喜呕而呕不啻,从想吐到吐个没完,病势转重。在诊治方面,针对新增的阳明腑实,以小承气汤为基础方,但减去厚朴,只留大黄、枳实。邪居少阳,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,但因为已有热实互结在先,东谈主参、甘草补而不泻,此处不宜使用,故减去。 阳明腑实,则腹痛、便秘。芍药柔肝缓急止痛,与枳实搭配,枳实入气分、芍药入血分,统一气血。芍药、枳实,是统一气血止腹痛的一双基本组合。临床上,以大柴胡汤诊治胆囊炎一类的急腹症,效率彰着,一则“六腑以通为用”,其中的小承气汤基础方,通便作用彰着;二来,其中的芍药缓止痛之功彰着,必要时可加大芍药用量,减轻病东谈主恶运。 少阳干冷痰浊 蒿芩清胆汤主之。 邪居少阳,但多了干冷、痰浊,情况又不同了。最先,依然寒热来回,但因为多了干冷、痰热,是以少阳里热更重,寒少热多。 寒热来回,常让东谈主想起疟疾。但疟疾的乍寒乍热是依期的,冷一天热一天,很有礼貌。小柴胡汤证的寒热来回却是不依期的,无礼貌可循。但是,如果多了干冷、痰浊,由于有形的病理居品,寒热来回也有了疟疾那样的礼貌性,所谓“寒热如疟”。 相通,由于病理居品的作用,气机封闭进度也严重得多,由胸胁苦满变为胸胁胀痛、胸闷。胆热犯胃,也因为干冷、痰浊,是以吐出来的是酸水、苦水、黄涎。 诊治之法,亦然三张基础方合一。一取小柴胡汤之柴胡、黄芩搭配,将柴胡换成青蒿,治热。青蒿如柴胡,可走表透热,但清里热之力更强,故更适合于本证偏里热的情况。 二为温胆汤,化痰除湿行气,治干冷痰浊。温胆汤,是二陈汤的基础底细,半夏、陈皮,化痰燥湿行气。茯苓、竹茹、枳壳,与二陈汤类似,竹茹、茯苓化痰渗湿,枳壳行气。 三为碧玉散,清利干冷。碧玉散,又是六一散的基础底细。六一散,滑石、甘草,滑六甘一。加入青黛,成碧玉散。 中医日用(二):咳嗽咳嗽如同发热,是东谈主体浩气尚存、正邪相争的体现。如果到了咳都莫得的地步,诠释邪气已赢得压倒性上风。那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。 咳vs嗽 古东谈主话语是突出认的确,一个字有一个字的真谛。咳是咳、嗽是嗽,不象现在,张口就是咳嗽,全然不探究这本该是两个东西。咳者,有声无痰,是干咳;嗽者,有痰无声,是痰嗽。但多数情况,患者老是既有声、又有痰,纯正干咳或痰嗽的情况未几,是以全球习惯上就混称为咳嗽。语言者,沿袭成习,既然全球都这样说,又都瓦解什么真谛,也就只好睁一只眼、闭一只眼。 在西医那里,咳者,干性咳嗽也;嗽者,湿性咳嗽也。从医者的角度,中西医都照旧分得鸡犬不留的。 外感vs内伤 就病因而言,咳嗽分外感、内伤两种。外感者,以风寒、风热、风燥三种最为常见,分别感受风寒、风热、风燥之邪而起;如同感冒一样,依然以风为主邪。内伤者,分为怒气、痰湿、痰热、肺虚四种。怒气咳嗽,缘于怒气犯肺,所谓“木火刑金”;痰湿咳嗽,缘于脾失健运、痰湿上壅于肺;痰湿进一步演变,可能转为痰热。内伤的这三种咳嗽,均是由于肺之外的他脏(肝、脾)出了问题,波及到肺、引起咳嗽,属于“他脏及肺”、标实为主型;肺虚,则是由于久病肺虚,或阴虚而虚热咳痰,或气虚而津液不化为痰,痰、热等病理居品继而引起肺失宣降,加重咳、痰,此系“肺脏自病”、正虚标实、正虚为主型。 如同风寒感冒容易传变为风热感冒一样,咳嗽的各式类型亦然可以转化的。外感咳嗽可因实致虚,演变为内伤咳嗽;内伤咳嗽可因虚致实,激勉外感咳嗽。比如,风寒咳嗽可以郁而化热,变为风热咳嗽。风热咳嗽再往下转化,有两种可能,一种是化燥,变为风燥咳嗽;一种是灼液为痰,变为痰热咳嗽。化燥,还只是外感咳嗽之间的相互转化;成痰,则是由外感异化为内伤,是一种质变了。 内伤之咳中,痰湿咳嗽亦有两种转化可能。一是痰热,痰郁成热,如同风热咳嗽、灼液为痰一样,最终都可能变为痰热咳嗽。另一种是寒化,或湿聚成饮,寒饮内停,小青龙汤证;或阳气渐衰、肺气虚寒。西医的老慢支,就是这样的一种痰湿咳嗽;患者病情往往会朝着痰热、寒饮、虚寒的标的连接发展。 外感轻飘、容易治;内伤病程长、难以根治。外感者,浩气不虚,邪实;内伤者,标实、正虚兼具。医者的任务,是在外感演变为内伤之前,将咳嗽治好。外感引起咳嗽,这是支气管炎,尚属于外感的界限,好治、赶紧治;如果不足时治,病程阻误日久,由外入内,转为内伤之“老慢支”,就遏抑易根治了。 辩咳 白昼咳、争剧、声重、咽痒,多是外感风寒风热、邪实(“日咳心经火”);午后、薄暮咳,多是肺燥阴虚;夜间咳、持续不已、少气或气喘,多是久咳致喘之虚寒(“夜咳肺间寒”);晨咳、阵发、连声重浊,多是痰湿、痰热。 咳声粗浊,盖因风热、痰热伤津。劳累、受凉加重,盖为痰湿、虚寒。 咳声洪亮,多为邪实;声低气怯,多为正虚。 如咳声沙哑甚至失音,分两种情况。一种外感、实邪、新病,病势急而病程短,此谓“金实不鸣”,邪闭清窍所致;一种内伤、正虚、久病,病势缓而病程长,此谓“金破不鸣”。 识痰 从量看,痰重量多、量少两种类型。量多者,痰湿、痰热、虚寒;量少者,风燥、怒气、阴虚。 从色、质看,色白疏远者,寒;色白清稀透明泡沫状者,虚寒;色黄稠密者,热;色白质粘者,燥或阴虚。 闻味,热腥、腥臭者,痰热。 “尝”味,味甜者脾虚痰湿;味咸者肾虚。 用药 风寒袭肺兼风寒表证,气急声重、痰白疏远,三拗汤、止嗽散主之。 风热犯肺兼风热表证,咳声频剧、气粗声哑、痰黄稠密,桑菊饮主之。 风燥伤肺,干咳痰少、痰中带血。如系温燥,桑杏汤主之;凉燥,杏苏饮主之。 痰湿蕴肺兼脾虚证,咳声重浊、反复发作、痰质稠密或成块、色白或灰、晨咳,二陈汤平胃散、三子养亲汤主之。 中医日用(三):哮喘咳嗽、哮喘,很像是一双。正如咳非嗽,哮亦非喘。但正如咳嗽一样,生活之中,东谈主们懒得去分了了,混称为哮喘。而事实上,由于哮必兼喘,哮喘往往是一起的,是以混称哮喘并无大碍。唯有在喘不兼哮(比如肝郁闭肺)的时候,才有必要单列出喘证而不成混称为哮喘,一是一,二是二,喘是喘,必要分得鸡犬不留,才不会误诊误治。 哮vs喘 哮者,痰鸣,是一种声息,有痰在喉、痰气交阻,重在痰,所谓“哮者专属于痰”,病理居品,痰良友;喘者,是一种“气”象,呼吸困难,重在气。不是一个想法。 两者的关系,哮必兼喘,但喘无意兼哮。只须听见患者哮鸣之声,此东谈主必定气喘;但气喘之东谈主,无意有哮鸣之声,此其区别。 哮是发作性的。既有发作期,就有间歇期。发作的时候很吓东谈主,间歇期如常东谈主,很象新西兰国度公园里的间歇式喷泉,平时莫得任何异常,蓦地间就会从地下喷出高温水柱,夺走搭客的人命。喘则是持续的,并无彰着的间歇期。 外感vs内伤 哮喘之病因,既有外感,又有内伤。外感者,除六淫之邪外,尚有花粉等过敏源。这是其异于感冒之外。 外邪犯肺,肺失宣降。一方面,不成宣发,津液凝华不布为痰;另一方面,气机不畅。痰气交阻气谈,气谈变窄。正邪交争于变窄的气谈而为哮喘,正如正邪交争于鼻而为喷嚏、交争于肺而为咳嗽一样,是浩气尚存的发扬,诠释东谈主还有救。 内伤分饮食不当和脏腑失调两种。饮食不当,又分饮食生冷和肥甘厚腻。饮食生冷,易伤脾阳,脾不运湿而成寒痰;肥甘厚腻,逾越脾之正常运化才略而成痰热。 脏腑失调,触及肺、肾、心。久病则肺虚。肺主呼吸,肺虚的后果是呼气困难,以呼为快,突出但愿“长出连续”。但负责呼吸者不唯肺,还有肾。肺为呼吸之主,肾为呼吸之根。肾主纳气,肺与外界交换的气体,最终要归到肾这里。如果肾虚,则肾不纳气,气不归元,患者变为吸气困难,以吸为快,突出但愿“倒吸连续”。 肺虚何故肾虚?肺为金、肾为水,金生水;肺虚而肾虚,是母病及子,是以肾虚。 何又胆小?一方面,肺朝百脉、心主血,肺通过“朝百脉”,与血交换崭新空气,协助心主血。如果肺虚,心失去困难助手,凡事只能亲力亲为,就比较累而心气虚、心阳虚。另一方面,肾为命门之火,心为帝王之火,帝王之火根于命门之火,肾虚则心火虚。是以,肺虚不仅殃及肾,还会及心。 发作期vs间歇期 哮证分发作期、间歇期。凭证中医“急则治标、缓则治本”的原则,发作期邪实,宜“发时治标”;间歇期正虚,宜“平时治本”。 发作期之邪实,与间歇期之正虚,是互为因果的,既可因实致虚,亦可因虚致实。是以,不论发作期、间歇期,诊治都不成停。间歇期停,则邪之发作愈猛;邪之发作愈猛,则正虚愈甚。 发时治标,标分寒热,大体分为冷哮、热哮两种。凡风寒、饮食生冷、阳虚而生寒痰,为冷哮;风热、肥厚、阳亢而生痰热,为热哮。 平时治本,分内阴阳。冷哮证,寒痰伤阳,须肺脾肾同治;热哮证,痰热伤阴。 实喘vs虚喘 哮分冷热,喘分实虚。实喘在肺,呼气困难;虚喘在肾,吸气困难。 实虚浩大的情况也有。比如上实下虚之苏子降气汤证。 气喘vs气虚 气虚之东谈主,也容易气短而喘,这与喘证怎么区别?气虚而喘,但卧为快,躺一会就好了。喘证之喘,恰恰不得伏卧,有时甚至必须起身危坐。这是区别。 中医短文(四十七):治风风有两种,一为外风,一为内风。外风者,百病之长、六淫之首。内风者,体内阴阳失衡而为风。或由外邪伤阴,阴阳失衡,动风;或素体阴虚,阴不制阳,肝阳上亢,化风。外风宜散,内风宜熄。 感冒头痛 伤于风者,上必受之。风邪循经上犯,结巴上部清阳,则头部气血逆乱而头痛、眼花,川芎茶调散主之。 循经上犯,循太阳经而头痛,则羌活;循阳明经,则白芷;循少阳厥阴经,则川芎;循少阴经,则细辛。此四药,皆对症头痛,但分经论治,循经也。 既是风邪犯表,则有表症,如恶风、发热、脉浮。故以荆芥、防风、薄荷一干风药发散,甘草统一。茶清清热、利水,引热下行。 偏于风寒。因有辛凉之薄荷、清凉之茶清,亦可用于风热,可加大薄荷用量。 风邪初中经络 夏天吹风扇、开车兜风,都可能导致面瘫,口眼倾斜、舌强不语、昆季不成动作。此风邪初中经络之证。风邪侵犯,本应先犯体表外相,再入经络筋骨。如果直中经络,诠释体表浅层之营卫气血已虚,风邪直中经络,气血痹阻,筋脉失养。大秦艽汤主之。 秦艽疏风,善透经络之风;清热,善清骨蒸潮热。与风药合用,则透泄经络之风;与知母、鳖甲等清虚热之药合用,则清骨蒸潮热。此方中一干风药,羌活作用于上,独活作用于下,细辛少阴、白芷阳明,防风走十二经,故知秦艽祛风。 营卫气血亏虚,故益气补血。益气以四正人汤之白术、茯苓、甘草;补血以四物汤之熟地、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。 邪郁化热,清之以生地、石膏、黄芩。 风寒湿痹证 风寒湿杂合而至,不仅气滞血瘀,且津液不布、聚湿为痰,痰瘀互结,时期一长,湿痰、死血瘀滞而致器质性病变,由肢体麻痹、难堪而拘挛、变形,关节屈伸不利。病及肝肾。肝主筋,屈而不伸为筋病;肾主骨,伸而不出为骨病。小活络丹主之。 川乌、草乌祛风湿。炙南星祛风痰。乳香、没药行气活血止痛。地龙通络。酒以布散药力。 风痰 太阳经循行内眦(内眼角);阳明经环绕口唇入牙龈。如果太阳经中风、阳明有痰,风痰互结封闭气血,筋肉失养,则口眼倾斜。牵正散主之。 白附子祛风,入阳明经;僵蚕祛风痰;全蝎通络止痉。酒以布散药力。 破感冒 破感冒或狂犬病,风毒封闭,在阳明经,则牙关紧闭、口撮唇紧,如苦笑状;在太阳经,则体魄强直、角弓反张。羌活、白芷疏散太阳、阳明风邪,防风遍走十二经祛风。白附子祛风、炙南星祛风痰、天麻祛风之神药。此方皆风药,以热酒布散药力。 风疹湿疹 痒自风来。凡皮肤瘙痒,大体可分风疹、湿疹,或因风热侵入肌体,或由湿邪浸淫血脉。风邪郁滞体表、湿邪郁滞肌肤,皆可郁而化热,故疹出色红。如为湿疹,则抓破流液,湿也。消风散主之。 微恙大治,方中药味繁多。祛风以荆芥、防风、牛蒡、蝉蜕。除湿以苍术辛散外湿、苦燥内湿,苦参燥湿,木通利水。清热以石膏、知母。益阴养血以生地、当归、胡麻仁。甘草统一诸药。 中医短文(四十):失眠失眠是心的问题。焦躁不安,则失眠。是以,一定是静下心来,才能坦然入眠。 两种情况。一种是“气得睡不着”(肝)、本旨得睡不着觉(心)、愁得睡不着觉(肺)、吓得睡不着觉(肾)、一脑门子事而睡不着觉(脾)。五脏分司喜、怒、忧、想、恐。东谈主有五志,是正常的,该睡睡,不会失眠。但如果五种情绪过了头,则五志化火。尤其是情志不遂,则气机郁滞,郁而化火,热扰心神,自然就睡不着了。此为失眠之实证。 另一种情况,是“虚得睡不着觉”,此为失眠之虚证。又分血虚、阴虚两种情况。肝藏血,肝血不足则心血不足,心体心神失养,虚热内扰而焦躁不安,则失眠,为失眠之轻证。肾为阴之根柢,肾虚,阴虚火旺而焦躁不安,则失眠,为失眠之“重证”。轻证,因为只是虚热内扰。重证,因为已是阴虚火旺。 气得睡不着 当重镇安神。既然是情绪过了头,要用药物压一压。朱砂镇心,正派其用。五志化火,有火,以黄连、朱砂清心。 五志化火本身就扰心神;火耗阴血,又致阴血不足,导致阴虚火旺而再扰心神。是以,此失眠虽为实证,亦夹虚证,以实为主。诊治的方子,除以朱砂、黄连镇心清心外,还需滋阴养血,以免再扰心神。滋阴以生地、养血以当归。 用了黄连这一苦寒药物,须防伤胃,故以甘草护胃。 此方为朱砂安神丸,专治气得睡不着觉。 痰迷心窍 怪病多由痰作祟。范进中举,喜从天降。这是五志化火,按说应该是睡不着觉而失眠的,但那时是白昼,不该睡的。是以他犯了另一个过错,痰迷心窍。一口痰上来,迷了心窍,扫尾神志出了问题,疯癫了。胡屠户的疗法,是以情志治情志。心主喜,肾克心,肾主恐。以恐克喜,吓他一下,就会好的。胡屠户打了范进一巴掌,并吓唬说根柢没中举。扫尾化解了痰迷心窍引起的一场疯癫。 用药物怎么管制呢?远志、菖蒲。对于痰热、痰火互结而引起的痰蒙心窍、痰闭心窍而导致的神志不清(神昏)、眩晕,起到开窍的作用。 一个东谈主苦想冥想,蓦地幡然醒觉说:总算开了窍了。这又是一种开窍了。 “血”虚得睡不着 因肝血不足而心血不足。肝血不足,则不成上荣头面而头昏脑闷、视物昏花;心血不足,则失眠多梦、惊恐怔忡。此为失眠轻证,酸枣仁汤主之。 酸枣仁、茯苓,养快慰神,酸枣仁补肝血。补血必活血,故以川芎行气活血。阴血不足则虚热内扰,故以知母滋阴清热。甘草和胃。 “阴”虚得睡不着 奈何判断失眠的原因?先检查情绪有无升沉,有,可能为实证,则重镇安神。情绪很正常,就要望望是否因虚而起。如果头昏脑闷、视物昏花,可能是肝血虚,再看面色无华,心血亦虚,这多半是血虚失眠了。 但如果是潮热、盗汗、遗精,那是肾虚了。肾虚火旺失眠,是失眠之“重”证。天王补心丹主之。 肾之虚,非一日之功,可劳身,不可劳心,不可劳性。尤其劳心,劳心者虽治东谈主,但暗耗阴血,久而久之,必致肾虚。 阴虚则滋阴,滋阴莫过增液汤,生地、天冬(偏肾)、麦(偏胃)冬、玄参,兼可清热。养血者,当归;活血者,丹参。安神者,酸枣仁(入肝)、柏子仁(入脾)、东谈主参、茯苓。拘谨心神者,远志、五味子。镇心者,朱砂,以成丹 终末桔梗,载药上行,因病位在心。 中医短文(二十五):肺热温邪上受,最先犯肺,逆传心包。这是温病派别叶天士的总结。SARS和新冠肺炎的西席,使东谈主们对肺炎的问题越发关注,肺热成为诸脏腑热之热门。这次新冠,中医的方子里就有一个苇茎汤。 肺痈 苇茎汤,主治肺痈。肺痈者,触及三个方面。一是热,风热疫毒犯肺,邪热壅肺。二是瘀,气滞血瘀。三是痰,津液不成输布,凝华成痰。痰瘀互结,为脓。从进度上,热邪搏结气血,致红肿热痛,此为轻;糜烂血肉,致脓血,此为重。痰热互结,故咳吐黄稠浓痰;痰瘀互结,故咳吐脓血。 切中要害。苇茎或芦根清肺热,治热;中空通透,利肺气,治气滞;利水以排脓,故为君。冬瓜子利水、薏苡仁渗湿以排脓。桃仁活血散瘀,化瘀以排脓。脓者,痰瘀之互结,或化痰祛湿以排之,或活血化瘀以排之。前者,冬瓜子、薏苡仁也;后者,桃仁也。 新冠诸方,换汤不换药,一是治热,二是除湿,三是化痰。苇茎汤诸药,归结起来,亦然在热、湿、痰高下功夫。 肺中伏火 病有外感,也有内生。肺痈是典型外感,风热疫毒从外面来。如果肺中伏火,则是内生。比如赤子,元气未充,易寒易热、稚阴稚阳。如果肺中伏火,也会出现肺热的症状,但总体较轻。比如咳嗽,只是气急欲喘(未喘),以咳为主,不像麻杏甘石汤证,以喘为主;发热,热从中生,只是皮肤蒸热,热得不重,轻取即得,按之则无。热为阳邪,下昼三到五时(日晡)阳盛,两阳投合,身热尤盛。总之,热与咳,均不甚重,故用药亦轻,相宜“肺为娇脏、不耐寒热、用药温润和平”之特性。 泻白散主之。桑白皮,清肺热而不燥,肃肺气以止咳平喘;地骨皮,治骨蒸潮热,养阴;粳米、甘草,培土生津生金(肺)。 中医短文(五十三):风湿风湿痹证,有轻有重,有新有旧。轻者在表,重入骨节筋肉。新者祛风除湿活血;旧者久痹,伤及气血肝肾。 风湿在表 汗出当风或久处湿地,风湿犯表、首犯太阳,病位在头身腰背。或犯肌表(体表外相肌肉),或犯经络骨节。风湿犯表,恶寒、发热、无汗之表证较轻;风湿封闭经络,头身难堪、沉重,腰背难堪难以转侧之痹证较重,此其异于九味羌活汤者,羌活胜湿汤主之。 风药三味,羌活独活防风,祛风除湿止痛,羌活治上、独活治下、防风走十二经、伶仃通治。头痛三味,蒿本治巅顶头痛、川芎治厥阴少阳头痛、蔓荆子治头痛,羌活治太阳头痛。甘草统一药性。 风寒湿痹 气血营卫亏虚,则昆季麻痹。风寒湿痹经络,则肩项臂痛,举动艰辛,蠲痹汤主之。 风药两味,羌活、防风;生姜散寒;益气,黄芪;补血活血,当归、白芍;活血通经止痛,姜黄。甘草统一。 久痹 痹证日久,则肝肾两虚,气血不足。气血不足,故麻痹不仁;肝虚则筋病,肢节屈而不伸;肾虚则骨病,肢节伸而不屈。风寒湿封闭经络,腰膝难堪痿软。 祛邪四味。独活、细辛入少阴,少阴主骨,祛深层风湿;秦艽,善透经络之风;防风走十二经。 扶正一:桂心温阳,桑寄生、杜仲、牛膝强筋骨、壮腰膝、补肝肾,亦活血祛风除湿。 扶正二:四物汤,养血活血。 扶正三:四正人汤,去白术。 中医短文(十八):新冠肺炎与清肺排毒汤新冠肺炎,中医的看法,病机在于一个“湿”字。湿邪作祟,这是清醒新冠肺炎的症结。 诸邪之中,湿邪最坚苦。湿邪缱绻,往往病程长,遏抑易治好,是令医家头痛的一种邪。如果仅为兼证,还容易些,比如,风寒夹湿。或是次生,比如,气滞带来的湿证,把气理顺了,湿证自然灭亡。这次的问题,湿是主证,是诸证之根柢,因湿化热,邪热壅肺,故咳喘;湿邪困脾,故神困乏力,大便溏浠。 这次的病东谈主,发热症状往往并不彰着,这也相宜湿邪的特性。湿邪的病,一般烧不太起来,不像寒邪、热邪皆能郁而化热,发很高的烧。 武汉发病的季节,正是江南阴寒的冬天。我是南边长大的,清凉的冬天与雨雪相伴,湿冷湿冷的,不象北京的冬天,清凉但干燥,尤其室内,暖气烘烤的甚至令东谈主懆急。这种湿冷的表象,湿邪最易侵袭东谈主体。卫健委将这次新冠肺炎分为三个阶段,第一阶段即是寒湿郁肺。这寒湿,正是武汉的表象特性。 五苓散除湿 是以,中医的方子,一定是将祛湿放在第一位的,治病的根儿。除湿的方法,依上、中、下焦之不同,有不同的除法。上焦开宣,用生姜;中焦芳化、燥湿,有陈皮、白术;下焦淡渗,用伏苓。卫健委的方子里,除湿用了五苓散,是一张古方,五味药,桂枝、茯苓、白术、猪苓、泽泻。后四味都是利水除湿之药。桂枝的作用,温阳化气,对于这样的“寒”湿,是必不可少的除湿能源。 邪热壅肺 麻杏石甘汤主之。 五脏之中,湿邪侵犯的,一是肺,湿邪困肺;二是脾,湿邪困脾。肺乃娇脏,不耐寒热,为湿邪所困,郁而化热,很容易邪热壅肺。不耐寒热的娇肺,在邪热的壅阻之下,肺气上逆而出现呼吸异常的症状,如咳嗽、气喘,甚至气促、气短。诊治的方子,是中医的又一古方,麻杏石甘汤。四味药,麻黄、石膏、杏仁、甘草,突出简便的方子。 石膏治热。有两个门道,一是解肌透热,可以通过松动肌肉,将壅肺之热透出去,这是中医对邪“礼送出境”的顶住;二是清热,与热邪正面冲突,打歼灭战,是中医对邪先礼“后兵”的顶住。清热为主,透热为辅。 石膏治热,还有个平正。热邪为患,容易耗津伤阴。石膏治肺热,亦治胃热。胃乃气血津液生化之源。胃热清了,津液得存。石膏以治热的方式,保存了东谈主体宝贵的津液,故有石膏清热“生津”之说。生津者,存津也。 管制了肺热的问题,这只是一个方面,古方还要同期理气,把肺气捋顺,咳喘的问题自然就管制了,所谓标本兼治。肺热为本,肺气上逆为标。肺主宣降,既宣发、又肃降,看似矛盾,实为对立统一之阴私均衡。这个均衡被肺热突破了,肺气上逆,故有咳喘。中医现在一方面治肺热,一方面治肺气上逆,效率就比较快。治肺气上逆,靠的是麻黄、杏仁。麻黄主宣、杏仁主降。一宣一降,将肺气召回到均衡的现象。肺气顺了,也就不咳不喘了。 痰气互结 射干麻黄汤主之。 这次的病,重在肺系,而不是肺卫,故表证较轻,比如发热。肺系的病,在呼吸谈,如气管(咳喘)、咽喉(咽痛),是以,也会有痰的问题。比较坚苦的情况,是有痰吐不出,排痰困难,喉鸣有“哧啦、哧啦”的声息。这种情况下,就需请出射干麻黄汤,因为麻杏甘石只主咳喘,不管痰的事情。 痰气互结,有痰的问题,有肺气的问题,都要管制。肃降肺气,是射干的任务,所谓“利咽三宝”之一。化痰,用紫莞、款冬花。 半表半里 凡病,需判断病位、病势,知谈病从那里来、到了那里、要往那里去。此病,有表证、有里热,半表半里,需表里双解。半表半里,少阳证也。发扬为“少阳七证”,来回寒热、胸胁苦满、心烦喜呕、沉默不欲饮食、口苦、咽干、眼花。七证不必具足,即可探究是少阳证。少阳证,小柴胡汤主之。 新冠肺炎,患者有口苦、咽干症状者,卫健委建议的方子里,使用了小柴胡汤这一古方。是以有口苦、咽干者,乃因为胆热循经上炎,一齐的口、咽纷繁中招,而出现口苦、咽干之足少阳胆经诸症。胆热犯胃,胃气失降逆,患者可能出现恶心、吐逆的症状。 是以,切中要害。既然病在半表半里,半表之邪,治之以柴胡;半里之热,清之以黄芩。表里之邪清,口苦、咽干自解。至于恶心、吐逆,以半夏、生姜配伍,足矣。 小结一下,这次新冠肺炎,卫健委建议的中医药方为清肺排毒汤。这个方子,揉合了几个中医的古方。一是五苓散以除湿;二是麻杏甘石汤,治邪热壅肺引起的咳喘;三是射干麻黄汤,治痰气互结喉鸣;四是小柴胡汤,治半表半里、胆热上炎激勉的口苦、咽干和胆热犯胃引起的恶心、吐逆。 看一下清肺排毒汤方子的结构。麻黄、杏仁、石膏、甘草,此麻杏石甘汤也;射干、紫菀、款冬花,此射干麻黄汤之骨干也;柴胡、黄芩、半夏、生姜,此小柴胡汤之骨干也;桂枝、伏苓、白术、猪苓、泽泻,此五苓散也。 还有一味藿香。藿香者,芳醇之品。芳醇之口,辟秽化浊,而秽浊之气,恰为总计传染病的特性。以藿香辟化之,十分地得当。 此病主若是湿邪,在武汉的隆冬,相连寒邪,为寒湿。故除湿之外,还要散寒。散寒之药,方中已有麻黄、桂枝、柴胡。 此方系实践考据之方,在本次抗疫实践中,已被解说灵验。灵验,是硬真谛真谛。不论中西,均要拿功效话语。 此方为复方,揉合的几个方子,都是古方。古方流传于今,靠的不是医理,而是实践,被实践解说了几千年、数百年,对相应的症状是灵验的。阻隔来,是被古代实践解说灵验;合起来,在当下的实践中解说灵验。是以,不要再争论中医西医孰优孰劣的问题。灵验者,拿来,能人不问降生。 中医短文(四十四):瘀血气血运行,是体魄健康的基础。气血运行不畅,体魄健康就会出问题。气行的问题,一是气滞,速率慢了;二是气逆,标的反了。血行的问题相通,一是血瘀,堵了,速率慢了;二是出血,血出了轨。 血瘀基本见证都是刺痛,这是血瘀的标识性症状。但形成原因有多种。一是气滞血瘀,气慢了,血流也慢了;二是气虚血瘀,气少了,推不动,血行变慢;三是跌打损害,血瘀了;四是邪热煎灼血液,血浓为瘀;五是痰阻,堵了,血瘀。 热陷血瘀 热陷血瘀的典型病证,是下焦蓄血证。下焦者,指膀胱、肠谈、胞宫。蓄血者,血行不畅而瘀。膀胱,太阳膀胱经之膀胱,是东谈主体驻防外邪的第一谈防地。此线失守,外邪由表入里,循经传腑,影响到器官,就是膀胱。外邪入里化热,热入血分则煎灼血液为瘀。膀胱血瘀,是谓蓄血。邪在血分,无碍水分,故小便自为,但少腹急结、经闭、痛经;热扰心神,故谵语如狂;血分瘀热,故烦渴。桃核承气汤主之。 治标,当活血化瘀,桃仁。治本清热,热鄙人焦,大黄、芒硝抽薪止沸,甘草护胃,调胃承气汤的基础底细。桂枝,温通经络,温散表邪(外邪由表入里)。 气滞血瘀 肝气郁滞则血瘀。胸膈下方凹下处易瘀血。瘀血又加重气滞,形成恶性轮回。血瘀欠亨,故胸痛;清阳不升,头脑气血逆乱,故头痛;肝郁化火,故焦灼易怒、轻薄;心失所养,心悸失眠。胸中血府血瘀,血府逐瘀汤主之。 活血化瘀,治标;行气疏肝理脾,治本。活血化瘀四大金刚,桃仁、红花、赤芍、川芎,外加生地、当归,正是桃红四物汤的基础底细,活血化瘀养血。活血化瘀,去旧血。旧的不去,新的不来,这是桃红四物的想路。 行气疏肝理脾,四逆散的基础底细。四逆散治肝性情郁。调肝以柴胡、芍药(此处为赤芍),再以枳壳行气。 两个药媒介。桔梗载药上行,留药于胸;牛膝引瘀下行。 气虚血瘀 补阳还五汤主之。 中风者,气血大伤。半身无气则血瘀失养而痿废、偏瘫、半身不摄、口眼倾斜、语音骞涩;气虚不成固摄,故小便失禁、频数、吵嘴流涎。诊治之法,补气以治本;活血化瘀以治标。 补气是根柢,以生黄芪益气固摄。活血化瘀,以桃仁、红花、赤芍、川芎。归尾、地龙通络。 还五者,因半身无气,半身为五(全身为十)。返者,补回半身之气,使中风者复原正常步履与言语功能。 跌打损害 跌打损害,伤及胸胁,但内脏无碍、无骨折,复元活血汤主之。 活血化瘀通络为主,想路有三。一是传统之桃仁、红花活血化瘀,穿山甲通络。二是大黄酒制,既可活血化瘀,又可通腑泻下、逐瘀下行。三是柴胡调肝,盖因胸胁乃肝经循行之处,肝主疏泄,以柴胡调肝,复原肝气疏泄功能,亦可收活血化瘀通络之功。 生津养血。生津以瓜篓根(天花粉);养血以当归。甘草护胃,对冲大黄苦降;益气,使全方气血兼顾。 中医短文(三十七):中风此中风非彼中风。太阳病中有一类,为太阳中风,是一种轻证。太阳病本就表证,邪客于表,好比敌东谈主刚刚打进来,是最容易击退的。敌分两种,一风一寒,风又弱于寒。是以,太阳中风是诸症中最轻的,桂枝汤主之即可。 现时语境下的中风,则是一种令东谈主生怖的重症。我在家乡小县城漫步,每天出去都能遇到至少一个半身不摄、在街上艰辛措施的乡东谈主,很受冲击。乡东谈主穷了一辈子,这几十年生活好了,赔偿性地大吃大喝,加上家乡的民风,吃喝是好看上的事情,头一个必须攀比的,买个菜都怕东谈主家掀翻篮子见笑。是以,每天吃得流油、宦囊饱胀,又疏于考试妥协救,“三高”诸症高发,中风者渐多。这种中风的原因,既有肝旺型,肝阳上亢、肝风内动而中的“内风”,需镇阳熄风;又有肾虚型,阴阳两虚、舌强不成言、足废不成用、上热下寒的“瘖痱”。瘖者,言语困难;痱者,步履困难。 何故不成言?肾阳虚,一则致虚阳上浮,二则阳虚则水湿内停、湿聚成痰;痰浊随虚阳上逆而闭阻心窍。所谓“痰迷心窍”之一种。心窍在哪?舌也。舌为心之苗窍。是以“舌强不成言”。 虚阳上浮,是以面赤,上为热象。 何故不成行?下元虚衰,肾精不足,不成濡养故腰脚痿软,措施艰辛。我在家乡见到的那些位,走路的状貌于今真切。 下元虚衰,故畏寒、足冷。下为寒象。 肾虚能到中风的地步,虚衰得犀利。补阴以地黄、山茱萸、麦冬、石斛,地黄、山茱萸养血填精补髓,重补先天之阴;麦冬、石斛入肺胃,重补后天之阴。 壮阳以肉苁蓉、巴戟天、附子、肉桂。上浮之虚阳,以五味子敛收、固摄。 痰闭心窍,菖蒲、远志、茯苓皆可开窍。菖蒲化湿、远志祛痰,治痰之标;茯苓健脾,脾为痰源,治痰之本。 生姜、大枣,药媒介。此方之名,地黄媒介。 中医短文(三十一):温经散寒凡寒越过体表,则为里寒。有外寒直中,越体表外相而直入肌肉、骨骼、关节;有阳气不足、寒从中来,如中焦虚寒、心肾阳虚,皆为里寒。中焦虚寒、心肾阳虚,温并兼补;外寒直中,温并兼散。一个补,一个散,是区别。 寒伤血脉 如果既有外寒直中,又有阳气不足,内寒招致外寒;再有阴血不足,则寒伤血脉。这里有三个条目:外寒、阳虚、血亏。最先,寒伤阳,加之素体阳气不足,虚上加虚,则昆季厥寒。只不过与心肾阳虚之厥逆比拟,进度轻,手不过肘、足不过膝。其次,寒滞经脉,血脉欠亨而痛。第三,阴血不足,无以盈脉,故脉细欲绝。就舌象而言,寒则苔白,血虚则舌淡。 当归活血养血,对症血脉欠亨、阴血不足。桂枝、细辛温经散寒,对症外寒;温助阳气,对质里寒。芍药滋阴养血、缓急止痛,对症血虚、难堪。通草,通利血脉,对症血脉欠亨。大枣、甘草,益气养血、健脾养胃。此方治寒、补血、活血,对症“寒伤血脉”。冻疮、冻伤,皆系寒伤血脉,当归四逆汤主之。 如寒邪犯胃,寒凝气滞而胃脘难堪,升降失常而吐逆、吞酸,可加入降逆止呕之绝配吴茱萸、生姜,此即当归四逆加吴茱萸、生姜汤。 血痹 血痹,肌肤失养而麻痹不仁,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。桂枝汤的架子,桂枝、芍药、生姜、大枣。 阴疽 疮疡肿毒分阳证、阴证。阳证,红肿、热痛;阴疽,漫肿无头、皮色不变、酸痛无热,口不渴(阳气不足)。这是区别之一。区别之二,阴疽为疮,比阳证难治,在于脓未成难消,脓已成难溃,溃后难收口,三难。 阴疽终究阳气不足,不成温通经脉而血瘀;津液凝华不布而痰滞;痰瘀互结,是阴疽之有形病理居品。 阴疽亦由精血不足,无以盈脉,故脉细。 温阳养血,鹿胶,既可温阳,又可补益精血,阴阳双补。熟地滋阴养血。 阴疽的特性,病位深,由体表外相、皮下膜外而肌肉、骨骼。不象阳证,营气不从、逆于肉理,止于肌肉良友。故阴疽温通祛邪,四个头绪都要顾及,肉桂入肾经,肾主骨;炮姜入脾经,脾主肌肉;白芥子入皮里膜外;麻黄在表,开毛窍。四药并用,多层温通祛邪无死角。 中医短文(二十六):胃热牙痛不是病,痛起来要命。东谈主无微恙,皆不可松驰视之,一定要查明来由、阻其恶化。究其着手,牙痛可由风火、胃火、肾虚,因而分为风火牙痛、胃火牙痛、肾虚牙痛三种。 胃火牙痛 胃热的东谈主,一个凸起的症状是语气热臭。胃火循经上炎,故头痛、牙痛。热伤血络,故牙宣出血。热蕴成毒,故牙龈溃烂。清胃散主之。 清胃热,离不开黄连,前文之佐金丸,即以黄连清热解毒,而以吴茱萸佐制,防其伤胃。看来,黄连不可单用,以其苦寒伤胃故也。这里,相通需用一样药物佐制,升麻也。升麻、黄连,一升一降。降者,治胃火上炎;升者,防苦降太过、胃郁化火。黄连、升麻搭配,以升降的阴私均衡,调节胃气正常功能。 热伤血络、搏结气血、糜烂血肉,致使牙宣出血、牙龈溃烂。是以,治热之外,还要凉血。生地凉血生阴、丹皮凉血散瘀、当归活血,正所谓“凉血不瘀”、“凉血必活血”的搭配。 肾虚牙痛 少阴不足、阳明过剩。少阴不足,肾主骨,齿为骨之余,故牙齿松动;肾阴不足,阴虚而心烦口渴。此证与清胃散证比拟较轻,入血分浅,莫得牙龈溃烂之重证,但多了个肾阴不足。 阳明过剩,故以石膏、知母清热。石膏亦可解肌透热、生津;知母滋阴。少阴不足,故以熟地养肾阴、麦冬滋肺胃阴。 肾虚用牛膝,一则引药下行,二来补肝肾、强腰膝。 此方谓玉女煎。玉女,不雅音侍女,洒甘雨柔润东谈主间,喻此方滋阴之义。 热泻 热邪入里化热,入阳明,如无腑实以成热实互结,则迫津液下泄而致热泻,体现为肛门灼热(烫屁股)。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。 葛根解肌透热、清泄里热,又升清阳以止泻。黄芩黄连清热燥湿,除肠胃之湿以厚肠胃。黄连止痢之最。 干冷痢 芍药汤主之。 干冷之痢,腹痛、里急后重(憋不住、拉不出,气滞)、便脓血(血瘀)、赤白相间。腹痛用芍药,故称芍药汤,实则以黄芩黄连为君,清热燥湿。芍药当归,活血止痛;木香、槟榔,行气下气止痛。此四药为臣,调气活血,调气则后重自除,行血则便脓自愈。大黄泻下(积滞、干冷、热毒),肉桂佐制一片寒凉。甘草统一诸药。 热毒痢 又称疫毒痢,凸起特色是赤多白少(赤痢、血痢),热毒深陷血分。与干冷痢比拟,此急彼缓;此赤(血)多白(脓)少、彼赤少白多。 以白头翁凉血为君,故称白头翁汤。黄连、黄柏,清热燥湿。秦皮固涩,收外泄之津液。此方简练,乃仲景之经方。 中医短文(十二):“寒、热”阑尾接着阑尾炎的话题。干冷气血互结在肠,所谓肠痈,是因干冷而起的阑尾炎,故用寒下之法,大黄牡丹汤主之。如不是干冷,而是寒积在肠,则是一种因寒而起的阑尾炎,用温下之法,大黄附子汤主之。不论寒热,攻下一也,是以都有大黄、芒硝。区别在于,寒用附子温里助阳;热用丹皮凉血。大黄牡丹汤与大黄附子汤之名,不言而喻。 外寒直中 寒,有两个着手。一是外寒直中,一是寒从中来。外寒直中的情况,或是天太冷,或是过食生冷。寒性凝滞,故积滞成实,所谓寒积里实证。寒性收引,故有腹痛、便秘诸实证。一个东谈主受寒重,出现肚子疼又拉不出屎,可探究是寒积里实的急性阑尾炎,大黄附子汤主之。 用大黄治“实”。用附子温里助阳,治寒。细辛既可散表寒,又可祛里寒。温中兼散,方子下里巴人。 既是外寒直中,何来里寒?一般来说,外寒入里,对阳气是有一定损耗的,会有一定进度的阳虚,是外寒激勉的内虚。内虚则里寒,正巧用上细辛。不过,这种二手内虚、里寒,不是主证,不成成其为虚寒,仍是一种实寒。 实寒虚寒,从脉象上可以鉴别。实寒者,脉紧;紧者,寒之象也。虚寒者,脉沉弦而迟;沉、迟,皆为阳虚之象;弦而不紧,诠释寒不重。 实寒虚寒,都有昆季逆冷之象,但成因不同。实寒者,寒邪遏阻阳气,不成布达作为,故冷,是外因起作用。虚寒者,阳气不足,不成布达作为,故冷,是内因起作用。 寒从中来 如果脾阳虚,寒从中来,这样的冷积,在寒象上与外寒直中是一样的,有腹痛、便秘之实证;再加上脾阳虚酿成的中焦虚寒之证,如昆季不温、清冷、苔白不渴,以及前边提到的脉沉弦而迟。阳虚,寒从中来,冷积成实、腹痛便秘,温脾汤主之。 此方之义为温中兼补。温之以附子、干姜,补之以东谈主参、当归;攻下以大黄、芒硝。甘草为使。七味药,温、下、补兼顾。 小结一下,外寒直中,寒从中来,由于寒性收引、凝滞,都可能积滞成实,故需用温法治寒、下法治实。寒从中来,源于内虚,是以还要用个补法治虚。温法+下法,是大黄附子汤。温法+下法+补法,是温脾汤。 中医短文(四十五):妇东谈主瘀血中医的学说,是基于须眉为假定的。具体到妇东谈主,相通的问题,另有一套表面和施治,是为女科。具体到孩子,又另有一套。有女科、儿科而未闻有男科,盖中医以须眉为体,妇东谈主与儿童都是例外。 这是有生理基础的。比如,肝肾不足的问题,好多东谈主都存在。在须眉,就是肝肾不足;到了妇东谈主,却成了冲任虚寒。冲者血海,任主胞胎,叫法上、治法上都自成一体。 月事不调 妇东谈主怕冷。不是心里褊狭,而是冷不起。畏外寒,是以不成在大冷的天清秀“冻”东谈主,不成被虚邪贼风吹着,不成吃生冷,不然就会顺利反馈在月事,早了晚了多了少了的,月事非时下、月事不调、经闭痛经。 内寒也冷不起。内寒者,因为阳虚,寒从中生。肝肾阳气不足,不成温通,故寒生。寒凝气滞,则月事不调;寒凝血瘀,则痛经;阳气不足而失固,月预先期或一月重新;瘀血封闭,血不循经则崩中漏下。 冲任虚寒可致虚热。一则阳气不足、生化乏力,新血不生;二则出血损害阴血。故总体上阴血不足而呈虚热症状,如至夜发热、昆季烦热等。 虚寒为本,寒凝气滞血瘀而月事不调、崩中漏下,日久则虚热。温经汤主之。 吴茱萸温散肝肾之寒,桂枝温通经络(活血化瘀)、温阳化气,治虚寒。当归活血养血、川芎血中气药、丹皮化瘀(凉血),治血瘀;阿胶、白芍、麦冬养血滋阴,治阴血不足;东谈主参益气健脾;半夏、生姜,温化津液(温阳气、化津液,伤寒论通篇,六字以贯之)。 产后血虚 体魄是脆弱的,最怕大的折腾。前文说的中风算一个,元气大伤。妇东谈主坐褥算一个,失血导致血虚,血虚则气少,气少则表卫不固、易受寒而血瘀,故恶露不行、小腹冷痛。生化散主之。 失血是本,全当归以生血;受寒是因,炮姜、黄酒温散;血瘀是标,川芎、桃仁活血化瘀。炙甘草统一药性。 瘀血停滞 活血、化瘀、通络、散结,各有其药。就散结而言,则桃仁、红花、赤芍、川芎之力不逮,当以五灵脂、蒲黄散结止痛,外加米醋、黄酒布散药力,以治瘀血封闭导致的胸腹刺痛、少腹急痛、月事不调、产后恶露不行。此发笑散,哑然发笑之意。 辩证要点,一是刺痛,二是痛点固定。 子宫肌瘤 如果瘀血封闭胞宫,则经闭腹痛;血离脉谈,漏下不啻;妊娠期间,则血不养胎、胎元失养而不固,胎动不安;产后恶露不尽。辩证要点,出血紫黑阴郁;少腹有症块(子宫肌瘤),腹痛拒按。桂枝茯苓丸缓消之。 症块者,瘀血为主,痰瘀互结。痰者,津液凝华而成。故以桂枝温经活血,治瘀;温阳化气、温化津液,治痰。痰瘀通治,故为君。 桃仁活血;丹皮化瘀,凉血以制约桂枝温燥之性,以利久服;白芍益阴养血、缓急止痛,又可利小便、破阴结。既破阴结,则活血化瘀当不在话下;利小便,消痰。 茯苓渗湿利水。 症块是痰瘀互结,以瘀为主。故此方以活血化瘀为主,桂枝、桃仁、丹皮、芍药;以温化津液、利水消痰为辅,桂枝、芍药、茯苓。白蜜赋形为丸。 子宫肌瘤为妇东谈主常见,手术之法易复生。桂枝茯苓丸,缓消之法,但不易复生。急则治标,缓则治本。中医缓消,治本之谈。 中医短文(四十一):不省东谈主事神志眩晕、不省东谈主事,有两种情况,一虚一实。虚者虚脱,实者内闭。内闭,闭阻心窍,则眩晕不省东谈主事、牙关紧闭、两手捏固,乃实证。 内闭又分寒闭、热闭、痰闭,闭的都是心窍。寒者热之,以温开之法;热者寒之,以凉开之法。温也罢,凉也罢,都离不了一个开字。开者,开窍也。 热闭五症。其一,热闭心窍而神昏;其二,热扰心神而懆急、谵语;其三,热毒炽盛而高热、舌红、脉数;其四,灼津为痰而痰盛气粗,有痰气互结之声、苔黄腻;其五,热极生风而抽搐。对质施治,一是清热,二是开窍,三是豁痰,四是安神。冲开三宝 – 安宫牛黄、紫雪、至宝,概莫能外。 热陷心包 高热轻薄、神昏谵语。要点是高热。神昏浅而痰轻。病势方起、眩晕早期,安宫牛黄丸主之,重在清热解毒。 热在血分,清血分之热,谓之凉血解毒,犀角(水牛角)、牛黄主之,辅以黄芩、黄连、栀子。开窍,牛黄、麝香,辅以龙脑、香附。豁痰以雄黄。镇快慰神,朱砂、珍珠、金箔。蜂蜜赋形。 临床应用于瘴气。瘴气者,湿浊、秽浊气也,蒙蔽心包之热闭实证,可用安宫牛黄。 气阴两燔 气阴两燔,诠释血分之外,犹有热在气分,气血两燔。热在气分与血分不同。热在气分,则口渴唇焦、尿赤便秘,想喝冷的东西。热在营血,口干不渴。这是区别。 口渴之外,热灼津液、筋脉失养、肝风内动而抽搐。此证多见赤子,紫雪丹主之。 熄肝止痉,是此方的特性。熄肝止痉以羚羊角。 热在气分,是此方另一特性。清气分热以“三石”:生石膏、寒水石、滑石,三石皆透气分之热,给邪出息,不闭门留寇。滑石利水,透热之外,还留了一个小便的出处,对质尿赤。血分之热,清之以犀角、玄参、升麻。玄参清热而滋阴,对质阴伤。 仍嫌清热之力不足,乃施以“抽薪止沸”,朴硝、硝石,对症便秘。 芳醇开窍,木香、丁香、沉香。 安神以朱砂、磁石。甘草,统一诸药。 痰闭心窍 灼津为痰,痰盛气粗,痰气互结,面色如垢。凡有痰掺和,病势加重,由神昏谵语而神昏不语,但热不再是要点,不是高热,而是身热。施治重在化浊开窍,至宝丹主之。 依然要清热、开窍、豁痰、安神。清热以犀角、牛黄。开窍以麝香,辅之龙脑、安息香。安神以朱砂、玳瑁、琥珀。豁痰以雄黄,化瘀以玳瑁、琥珀,皆有化浊之功。 临床常见流脑、乙脑,皆因痰气上逆,蒙蔽心包,致神志不清、不省东谈主事。至宝之丹,可奏其效。 寒闭心窍 寒邪闭阻气机、蒙蔽心窍,蓦地昏倒,东谈主事不知;寒凝胸中,胸口难堪(胸痹);脘腹胀痛难忍;面色青紫。苏合香丸主之。 十香并用,以开窍温里行气止痛。苏合香、安息香、麝香、龙脑;香附、木香、丁香、沉香、檀香、乳香。十香多温,对冲以水牛角(清热清心);行气太过,酸收以诃子;安神以朱砂;健脾化痰以白术(此方原名乞加伽丸,乞加者,白术也)。 临床常用于冠心病、心绞痛。煤气中毒,面色青紫、牙关紧闭,亦可施用。 中医短文(二十二):壅热成毒热邪发展到热毒,所谓壅热成毒,则犀利进度加重,体现在两个方面。其一,轻则热扰心神而心烦、失眠、多梦、时有谵语),重则窍闭神昏(神昏谵语);其二,轻则热邪搏结气血而红肿热重,重则糜烂血肉而成脓血。此皆热壅成毒之证,须用清热解毒之药。 热毒,可在气分而大热、心烦、失眠、多梦、口渴;可在血分而迫血妄行,吐血、䶊血、发斑发疹;可为疮疡;可以下利而干冷痢、疫毒痢;热迫胆汁外溢,而为黄胆。 扬汤止沸 不论热毒到了那里,都可施以黄连解毒汤。以其应用范围之广而为基础之方。黄连为君药,清心热、胃热,重在中焦;黄芩清肺热、肝胆热,重在上焦;黄柏清肾之虚热,重鄙人焦。栀子利水,以泻代清,通降三焦之热。三焦者,水谈也。栀子以利水的方式,泻了三焦这个水谈的火。 四味药,都是清热,如同炎炎夏季,兜头一盆凉水,顿时赏心悦目。又好比往滚烫的沸水锅里倒入一桶凉水,顿时水平浪静,中医谓此法为“扬汤止沸”。 抽薪止沸 中医对邪,首推礼送出境,其次才是闭门灭寇。治热,首推抽薪止沸,其次才是扬汤止沸。扬汤止沸,代表方是黄连解毒汤。抽薪止沸,代表方是凉膈散。 凉膈散,热郁胸膈,不上不下,可上可下。上可上炎,致面赤唇焦、黑白生疮,热伤血络而咽痛、吐血、䶊血;中则热扰心神而烦热;下致便秘。 以连翘为君药,入心经,清心热;善走上焦,清上焦热。连翘、银花,同为疮家圣药,主清热解毒,兼透邪外达。是清是透,则看用量。量大,方可见其清热解毒之力。 底下四味药,见其以泻代清、抽薪止沸之功。黄芩、栀子并用,这是黄连解毒汤里的搭配,主清上焦之热;栀子利水,将上焦之热从小便排出。大黄、芒硝通便。四味药,使浊阴出下窍,以泻代清,中医称之为“抽薪止沸”。 薄荷透热、竹叶清心,是连翘的佐药。诸药苦寒,需以甘草缓之以免伤胃;以白蜜煎服,一则缓诸药苦寒之性,二则润肠以通便。 痄腮 又称流行性腮腺炎,头面红肿焮痛,严重可致目不可开、口不可张、咽喉不利。普济消毒饮主之。 黄芩、黄连为君,清上焦之热;薄荷、牛蒡子、连翘、僵蚕,清透兼顾;板蓝根、马勃、玄参、桔梗,清利咽喉,散结消肿;升麻、柴胡,载药上行。 热邪搏结气血,气滞血瘀,津液凝华不布,是以,加点陈皮,行气燥湿,管制津液不布的问题,从一个侧面也起至消肿的作用。 外科第一方 银花、连翘是疮家圣药,仙方糊口饮是外科第一方,皆因其清热解毒之功。初期,热邪搏结气血,气滞血瘀,津液不布;逐步糜烂血肉脓成。 仙方糊口饮主治初期,清热、透邪兼顾;如脓已成,则需溃坚排脓。清热,银花;透邪,防风、白芷,防风去湿、白芷止痛。 红肿热痛,搏结气血而气滞血瘀。是以要活血通络行气,故有归尾、赤芍、乳香、没药、陈皮行气燥湿,。脓的问题,触及瘀(血)、痰(津液聚而成痰),以贝母化痰、天花粉散瘀。穿山甲、皂刺,溃坚排脓。 生甘草,清热解毒、益气养胃,微乎其微。 仙方糊口饮,外科第一方,主治疮疡。疮疡在头,用川芎引药至头;在颈,用桔梗引药至颈;在胸,用瓜蒌引药至胸;在胁,用柴胡引药至胁;在上肢,用姜黄引药上行;鄙人肢,用牛膝引药下行。 中医短文(十四):水之为患水之为患,一是外寒内饮,小青龙汤主之,半夏、细辛化痰饮;一是水热互结,大陷胸汤主之,甘遂峻逐水饮;一是悬饮、实水,十枣汤主之,甘遂、芫花、大戟,三味逐水峻剂。 小青龙汤vs十枣汤 总体上,小青龙汤仍为表证,解表为主,表证故脉浮;单弦,标明内有水饮(双弦为寒)。小青龙汤不治,阻误日久,几个月咳嗽不啻,这就是张仲景说的“咳家”了。这个时候咳嗽,胸口是一种一扯一扯的痛。西医检查,发现胸腔积液,需要抽水诊治。这胸腔的一坨水,中医称为悬饮。如果不想西医手术,中医的主义,是用十枣汤诊治。 十枣汤,典型的名不副实。此药主攻逐水,甘遂、芫花、大戟,皆为逐水峻剂,才是主药。所谓十枣,并不是用来逐水的。只不过逐水峻都药性过于刚猛,对肠胃刺激太甚,须用大枣和胃,将刺激降到最低,最多是个辅剂。以它为名,于入门者容易误导。 三药各有专攻。甘遂,主攻经隧之水,逐水范围最广。凡所经行,所遇水饮一概收留,带回肠胃,归总排出体外。这个历程,与正常饮食正巧相反。正常饮食,水谷入胃,腐熟之后,出胃输布全身。是以,逐水之时,要幸免进食。不然,甘遂纳水入胃,进食却要化水出胃,通盘一“添乱”,影响药性施展。 芫花,专攻伏饮、痰癖。伏者,深也,是荫藏较深的水饮;癖者,久也,是病程较长的痰。芫花主攻的位置,是胸膈部位的伏饮、痰癖。 大戟,专攻五脏之水。 百家乐涩涩片悬饮在胸,实水在腹。不论胸水、腹水,均可探究十枣汤逐水之效。但证是危境重症,水饮充斥高下表里;药为峻剂,甘遂有毒。重症猛药,医者不可失慎。 中医短文(四十九):秋燥燥分外内。外燥者,秋燥也。秋之为气,燥也。在脏为肺,同属金。深情厚谊,故秋燥伤肺,或咳或喘,有痰无痰。 秋之为燥,分初秋、晚秋。初秋,秋日以暴,天气依然闷热,此为温燥。晚秋,西风肃杀,天气转寒,此为凉燥,又称次寒、小寒。 凉燥 外感凉燥,如同外感风寒。风寒犯表,则恶寒发热无汗,属表实之证。区别在于,凉燥犯肺,肺失宣调,不成如常输布津液。津液不布,则散布不均。多者成痰,故咳嗽有痰清稀;少者口干、咽干、鼻塞。这是一般外感风寒莫得的症状,是秋燥的特性。比拟之下,温燥、内燥都有举座燥感,不像凉燥,可以是局部性的。 这就好比地球。地球总体上淡水并不清寒,但大多以固体样子存在于沉无烟的冰川,东谈主类不详居住的部分反而淡水不足。东谈主体小天地、小地球,外感凉燥致东谈主体津液散布不均而多者成痰(如冰川)、少者干涸(如口鼻咽部),一理也。杏苏散主之。 凉燥外邪为因,宜轻宣辛散,苏叶。肺气不宣为主证,桔梗以升,杏仁、前胡、枳壳以降,一升三降,调畅肺气。半夏化痰、陈皮燥湿(二陈汤),茯苓渗湿,治津液不布、多者为痰;杏仁润肺,生姜、大枣、甘草统一营卫、气血、脾胃,以生津液,皆以治燥。 温燥 外感温燥,犯表则头痛、身热;犯肺则肺气不宣而咳。热灼津液,故无痰干咳,或少痰咳吐不爽;热灼肺络,痰中血丝。热伤津,故口渴(不啻口干)、咽干、鼻燥。 症有轻重。轻者身热不甚,温燥伤卫(体表外相),以咳为主,桑杏汤主之。重者温燥由卫入气,卫气同病,气分有热而头痛高热;肺之气机上逆而喘;气阴两伤,清燥救肺汤主之。 凉燥轻宣、温燥清宣。桑叶为君,清宣温燥;石膏,清气分热、麦冬清热。气阴两伤,东谈主参益气;麦冬养肺胃之阴、阿胶滋养真阴、胡麻仁养血润燥润肠。杏仁、枇杷叶降气平喘、化痰止咳。甘草统一。 阳明阴虚内燥 阳明温病,燥犯胃肠,阴液损失。足阳明胃,手阳明大肠,燥则便秘。阴亏液固、无水舟停,是古东谈主对阴虚便秘的描摹。水者,阴液;舟者大便。无水舟停,则增液行舟,增液汤主之。 药仅三味。玄参咸寒,寒清虚热,咸可软坚散结,虽力不足大黄芒硝而微乎其微,但以滋阴为主。麦冬滋肺胃之阴。生地凉血、清虚热,滋肾阴。 肺阴胃阴不足 培土生金。胃阴不足,则肺阴不足。胃阴不足,阴不制阳,故胃气上逆而吐逆、呃逆。肺阴不足,则虚热灼伤津液为涎;肺失宣降,津液不布为涎。两下合一,呈咳唾涎沫之肺痿证。 麦门冬汤主之。 麦门冬养肺胃之阴,为君。胃阴不足为本,东谈主参、粳米、大枣、甘草滋补脾胃,为津液生化之源。半夏和胃降逆止呕、化痰止咳,治标。 燥毒在喉 素体阴虚内燥、外感燥气疫毒,表里合燥在咽,喉间起白如喉,咽喉肿痛,是谓白喉,养阴清肺汤主之。 素体阴虚,增液汤以滋阴清热,玄参尤可清利咽喉。燥气疫毒外来,散之以薄荷,辛凉发散。起白如腐,丹皮、芍药散瘀化瘀;咽喉肿痛,丹皮凉血、芍药止痛。贝母化痰散结。甘草统一诸药,与芍药并用,缓急止痛(芍药甘草汤)。 肺肾阴虚 胃阴不足,可致肺阴不足,所谓培土生金。而肺与肾的关系,则是金水互生。肺阴不足,可致肾阴不足,因为五藏六府之精皆归于肾;肾阴不足,亦可致肺阴不足。肺阴不足,则咳喇、咽喉燥痛;肾阴不足,则潮热、盗汗。百合固金汤主之。 百合清心润肺、麦冬养肺胃之阴;生地熟地滋养肾阴;玄参滋阴清热利咽;当归、白芍养血。此皆对质阴虚,治本。 桔梗宣肺利咽、贝母化痰润肺,治标。甘草统一诸药。 中医短文(三十八):止汗止泻该有的东西,流失了,对体魄就有损害,最先要止,止汗、止咳、止泻、止遗、止漏,因为汗为心之液,汗伤阴;咳伤肺气、肺阴;泻伤阴血;遗伤精;漏伤血。止者治标。 其次,要找出流失的根源,治本。 固表止汗 根源在于气虚,气虚则表卫不固而自汗;汗者心之液,自汗日久则伤心阴;心阴不足则心阳失潜而不成敛阴,故盗汗。是以,看似气虚自汗+阴虚盗汗,根子却在气虚自汗,是由于气虚引起的,但阻误日久,就成了阴虚盗汗。牡蛎散主之。 气虚自汗,以黄芪固表实卫益气止汗,这与玉虚风散用黄芪的想路一致。阴虚盗汗,是因为阴不涵阳,阴不足、阳不潜,故宜滋阴潜阳以止汗。滋阴潜阳者,牡蛎。麻黄根止汗。浮小麦敛汗。 敛肺止咳 止咳之法,最常用有止嗽散。日常生活中,好多东谈主感冒了,璷黫吃点药(解表未彻),或索性不吃药(不治自愈),一周傍边也能好。坚苦的是,感冒好了,咳嗽起来了,况且久咳不啻,一两个月都是常事。这种情况,不要比及它成为久咳,而是在感冒刚好、咳嗽初起的时候,用止嗽散赶早骚动。 感冒后的咳嗽,特性是咽痒,肺气不宣。百部、紫菀止咳;桔梗、白前一宣一降;荆芥疏风解表;陈皮理气燥湿;甘草统一。 涩肠止泻 痢疾,有寒湿痢,有干冷痢,但久泻久痢,最终都成虚寒之痢,以虚寒为特性。其中又分脾胃虚寒、脾肾虚寒两种。前者肠滑失禁,泻痢无度,真东谈主养脏汤主之;后者肾滑失禁,又称五更泄、肾泄,四神丸主之。 肠滑失禁,治标以罂粟壳、肉豆蔻、诃子,涩肠止泻。诃子多面手,止泻、敛气、涩精、涩血,东谈主体气血精津四大基础物资尽皆收涩。 根源在于脾胃虚寒,故温脾阳以肉豆蔻、肉桂;益气健脾以东谈主参(久泻伤气)、白术;补血以当归、白芍(久泻伤阴)。气血脾胃兼顾。固涩必行气,终末以木香行气、止痛(肚子拉潜入会泻的);甘草统一。 五更之泄,是每天凌晨(3点前后)腹痛、泄泻,是肾虚严重的发扬。肾虚则阴寒内盛。子时阴寒最盛,咱们生活在北半球,则丑时最盛(1-3点)。天东谈主投合,3点前后是体内阴寒最盛之时,阴极则阳复,所谓“冬至一阳生”,又是少阳萌动之时。阴盛之下有少阳萌动,则腹痛里急,非要上茅厕不可。 早年治五更泄,五味子散。两味药,吴茱萸大辛大热,入肝肾温阳,治本;五味子收涩,治标。其后又用二神丸,以补骨脂补肾,治本;肉豆蔻涩肠,治标,兼温脾。 五味子散加二神丸,成四神丸。以姜枣同煎、枣肉为丸。睡前服下,早起再服四正人汤,是治五更之泄的名方。 中医短文(三十四):气血双补合并脏腑,如出现气血两虚的情况,就需要气血双补。以心为例,如心阳气不足,则不成温通而出现结脉、代脉的情况。结脉,是止无定数,跳几下停一下,莫得一定;代脉,是止有定数,跳几下停一下是有礼貌的。结代脉,都是心阳气不足的发扬。 如阴血不足,不成修养心体,则心动悸。阴虚所致焦躁不安,为虚证,以酸枣仁、柏子仁养快慰神定悸;实证,则以龙齿、磁石重镇安神定悸。 阴血不足的另一发扬,是舌光少苔。 脉结代、心动悸,是心阴阳两虚、气血两虚的发扬。 肺也会出现相通情况。但肺朝百脉,百脉朝会于肺,不会出现血虚的情况,只能是阴虚。阴虚火旺,虚火灼肺,会出现肺叶枯萎的情况,称肺痿。肺痿者,干咳少痰,或咳吐涎沫而量少;咽干舌燥、大便干结;自汗、盗汗。 心律不都 心肺、气血、阴阳两虚,炙甘草汤主之。一补阳气,二补阴血。补阳气者,东谈主参、桂枝、生姜、大枣。东谈主参益气、桂枝温心阳,生姜(温中焦)、大枣(益气)统一气血。补阴血者,生地(肝肾,养血填精补髓清虚热)、麻仁、阿胶、麦冬(肺胃偏胃)。炙甘草,缓悸、统一四阳四阴而为君。 清酒布散药力,起补而不滞之作用。 此方治心律不都。 温病派别与复脉散 温病最易耗阴伤津,故重补阴而舍去补阳四药,成加减复脉散,为温病基础之方。温病后期,阴液亏虚,身热面赤、口干舌燥、脉虚大、昆季心热至于手背,加减复脉汤主之。炙甘草、干地黄、白芍、麦冬、阿胶、麻仁。 中医短文(二十八):暑病暑天之邪为暑邪,六淫之一。其特性,一是暑热,伤气伤阴。二是通于心,易扰心神。三是夹湿,暑多夹湿。伤于暑,须清解暑热。 阴暑 另一种情况,是暑天莫得伤于暑,却伤于寒。这是因为暑天闷热,东谈主性自然贪凉。比如,晚上纳凉,不进屋睡,露宿,易感寒湿,在夏天生冬天的病,此谓阴暑。阴暑,发扬出风寒表实的诸般症状,如恶寒发热、无汗;外感湿邪,身重、酸痛。湿滞气机,湿阻中焦,故胸脘痞闷、腹痛、泄泻。 表实诸证,当以麻黄汤主之。但在暑天,不消麻黄而以香薷,所谓“夏月麻黄”。香薷,外散风寒,芳醇化湿,为君。厚朴行气,苦燥、芳化去湿,为臣。扁豆淡渗利湿。除湿,是香薷散这张方子的一个特性,以天暑下迫、地热上蒸、暑病多湿故也。 寒包火 如果既外感寒湿、又伤于暑热,外寒内热,呈寒包火之状,在冬天多为大青龙汤证,在暑天,就要探究是不是新加香薷散证。这是在香薷散的基础上,加入银花、连翘以解暑热。此方所用之扁豆,取其花,以花叶轻清宣透故也。 气阴两伤 清暑益气汤主之。 本证充分体现了暑病的几个特性。一是暑气通于心,易扰心神而致心烦。二是身热汗多而伤阴伤津,口渴。三是气随汗泄而神困乏力、气短。故治病之要,一是清解暑热,二是益气养阴。 西瓜皮,雅称西瓜翠衣,有天生白虎汤之好意思誉,清解暑热,又那时令;欧好意思参,益气养阴,共为君药。 麦冬、石斛,滋阴清热。荷梗,清解暑热,正那时令;中空通透,行气。黄连、竹叶,清心热;知母,滋阴清热。 粳米、甘草,养胃生津。 中医短文(二十三):心热夸一个东谈主是样子趣,这是褒义。心与小肠相表里,心与小肠的温度相称,均高于其他脏腑的温度,有说在41度傍边。如果心凉了,不仅精神和心理上颓落,生理上也会出问题。小肠也凉不得,古谈热肠,东谈主之人道。心与小肠的温度,必须正巧,高不得低不得。保管这一得当温度的,是心肾交泰,心火下济肾水,肾水上滋心火,火与寒水之间保持一种阴私的均衡。突破了,或寒或热,都不行。 有热在心 本篇所说的心热,就是均衡被突破,有热在心。这个热,是过了度的热,而不是恰到平正、均衡点的热。有热在心,心烦口渴面赤、赤子夜啼。或循经上炎,致黑白生疮;或下移小肠,使其不成泌别清浊,致小便欺凌、短赤。 清心热,导赤散主之。生地为君,清心凉血生阴。木通为臣,清心凉血利水;竹叶清心利水;生甘草,清热止痛。 为何要凉血?心主血。何故生阴?热伤阴。何故止痛?小便赤涩刺痛。 心肾同治 心肾之间,形同水火,相联系,但不可离得太近,又不成离得太远。一个得当的距离,使水火既济、心肾相交,体魄才能正常。 正因为相联系,肾的问题,有时候要到心那里去找;心的问题百度av,有时候要到肾那里去找。比如尿床、遗精。一般的想路,认为肾气不成固摄,是以用固肾的药。但如果治不好呢?就要探究是不是心出了问题。心藏神,心动则神摇,神摇则精泄。心动,是由于热扰心神;热扰心神,则失眠多梦。如果病东谈主尿床或梦遗时伴跟着作念梦,再看舌尖红、脉数,多半是有热在心,可探究以加入黄连的清心导赤散。这是典型的下病上治、心肾同治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就业,总计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|
作家 | 黄昱 剪辑 | 刘宝丹 往常一年来,从启动上市到撤退,菜鸟履历了政策层面的大起大落,但历久穷乏一个让外界从头全面意志我方的时机。 这么的契机来了。9月...
由于要给国足世初赛闪开动漫 色情,2024中超联赛暂时干预到了一个短暂的间歇期。 现在,前边27轮中超战罢,中超争冠的姿首照旧相配开朗,那等于上海双雄上海申花和...
百家乐涩涩片 每经AI快讯av 自拍偷拍,富时A50期指相干夜盘收跌0.14%,报11772.000点。 逐日经济新闻 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家本东谈主不雅点...
张小医说百度av,说医解案。 挑升切磋,宽容来稿。 处方如下: 木香10克,香附10克,槟榔10克,陈皮10克,苍术10克,厚朴10克,砂仁3克,青皮10克,甘...
《黑据说:悟空》刊行近一个月后,一位Reddit用户发表帖子说:“我几天前就仍是接近二郎神的关卡了,但我一直没去挑战百度av,因为我知说念接下来便是结局。”他自...